[营销为王]免费的PPC工具分享

最近关注营销中,所以收集整理下相关工具资料如下

PPC的成功在于细节,为了取得成功,在PPC的市场营销,你需要能够追踪一切。这里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PPC工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费PPC关键词间谍工具-PPC WebSpy

PPC WebSpy属于关键词间谍工具,可以查看到所有进行Google Adwords广告投放所采用的关键词。简单的说,就是可以看到别人都在哪些关键词上给Google烧钱,甭管他是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想象一下,如果你能获得别人长期在Google Adwords上都使用哪些关键词,是不是个很惬意的事情。不会有人傻到长期给那些没有收益的关键词烧钱的,PPC广告中所采用的关键词都应该是有回报的,都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些关键词肯定都是保密的,不会有人轻易公开。但是使用PPC WebSpy就可以轻松、快捷的获得竞争对手的PPC广告关键词。想象一下是不是比较惬意。当然你也要明白,如果对方也使用了PPC WebSpy,你的关键词也无处可藏的。

PPCwebspy其实是一个firefox扩展插件,安装该firefox扩展后当你在Google进行搜索的时候,所有的PPC关键词广告下面会出现一个“view keywords”按纽,通过该按纽,你可以查看该广告使用了哪些关键词,以及这些关键词的竟价情况以及搜索流量等信息,如下图:

免费PPC(会员推介点击)监测跟踪软件 Tracking202

Tracking202是一个提供在线免费的PPC(会员 推介点击)监测跟踪软件的网站服务。

免费PPC(会员推介点击)监测跟踪软件 Tracking202 92743c0c7dd78060

Tracking202能够给你的:增加你的利润与实时竞价排名分析,拥有高技术含量的解析,能够让你实时跟踪你的推介更新信息。

tracking202给你前所未有的细节,包括每次点击,关键词和广告,让你淘汰那些效果欠佳的会员推介广告。Tracking202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跟踪系统。他能够实时获取数据的RSS ,关键字跟踪,不宜使用的间谍分析,文字广告跟踪等等。

如果你正在做类似的会员推介点击广告,那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免费的监测跟踪软件。

此外大家常见的PPC工具

Google趋势:把握好未来的方向,预见性的确定你的广告投放,这可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对了,好像还有一个Insights for Search 功能和Google Trends着不多,我鸟语不好,一般少用。Google Trends http://www.google.cn/trends

Google AdWords专属工具,可以估算关键字的搜索量和点击次数。Ad Planner https://www.google.com/adplanner/

百度非官方关键词分析工具:http://tools.beijing-seo.org/baiduindex/

追词网 http://www.zhuici.com/

如果09年你还在做SEO,而你又不知道追词网,那Lonmen要说你OUT了(与站长有君子交情,帮他广告一下,呵呵)。同样是一个很无敌的作者,以免费的方式做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功能。值得你收藏的经典网站。

Adwords 帐户中的新功能,以实际的 Google 搜索查询为依据,使您网站上的特定网页与您的广告占有率和搜索占有率相匹配。这是官方说明,我也弄得不是很明白,我自己常用来评估我的核心关键词与网站的匹配情况,以及相关关键词的扩展和大概的出价水平。基于搜索的关键字工具 http://www.google.com/sktool/?hl=zh-cn

Google Adwords关键字工具 https://adwords.google.com/select/KeywordToolExternal

Google热榜 http://www.google.cn/rebang/home

Google Analytics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_ALL/analytics/

[分享]线上软件 vs. 桌面软件的讨论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议题,觉得非常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并且留下自己的论点,我个人也同意线上软件将会逐步代替桌面软件的这种看法。只是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慢慢来的。。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创意滴。。 原文来自 apple4us.

前两天,Apple4.us 的内部讨论组里发生了一次关于桌面软件(native app)和线上软件(web app)区别的讨论。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其中貌似有很多较难理性解释的因素。很多资深的苹果玩家都坚定地支持桌面软件,至今在用 Mail 处理 Gmail 和 Google Apps 的邮件,但另一方面,技术实力无比雄厚的 Google 一直在猛力推进各种万维网技术(HTML5, JavaScript……)。过去几年里,网页版 Gmail 和 Google Docs 在用户体验上已经日益接近桌面软件。

无论是单纯的好奇,还是出于「力挺线上软件」的使命感,我们都需要知道两者的区别究竟何在。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试图用文字描述某种很少被言说的感受,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编者

Junyu: 大家觉得桌面软件和线上软件在用户体验上的区别在哪?

Lawrence: 主要是快捷键,线上软件不能用 Alt + Tab 切换,用网页版 Gmail 添加附件无法像 Mail 那样 Command + C / Command + V 拷贝。

不过对于不太用快捷键的人来说,体验差别应该不是很大。

其他都是个别因素,不具有普遍意义。比如用 Google Docs 写稿,如果网络状况不佳,可能会导致反复存盘失败,本地文字编辑器当然没有这个问题。

Rio: 我觉得主要是线上软件之间、线上软件和桌面软件之间不能互动吧。比如我可以在 iPhoto 里面拽几张照片到 Mail 里然后发送,Gmail 就做不到。虽然我认为 Gmail 网页版的邮件介面比 Mail 好不知道多少倍,但因为这些问题,我还是在使用 Mail。说白了,就是进程间通信。这篇文章讲得很详细了。

另外,没有网络或网络状态不好的时候,线上软件的稳定性暂时还无法和桌面软件相比。Lawrence 说的那个其实都还好解决,毕竟数据量少,HTML5 本地存储(Local Storage)就搞定了。但是你很难想象把整个 Gmail 都通过浏览器拖到本地——它太大了。而且就算全部存了下来,JavaScript 的执行效率还是没法和本地代码相提并论。用 Google Gears 实现的离线 Gmail 到现在都很不好用,因为有些重要的功能必须要在服务器端实现,比如搜索。

上面两点都是技术上的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只是需要较长时间。我觉得线上软件和桌面软件还有个不易解决的重要区别:信任。我信任 Google,所以重要的邮件、甚至密码我都敢放在 Google 的服务里面(比如 Gmail),我也相信,即使 Gmail 某一天突然无法继续使用了,Google 也一定会在事前给我足够的时间和方法备份好自己的数据。但是随便一个第三方的线上软件我可能就会很小心了,因为它随时可以不见掉,我的数据存在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什么隐私之类的问题了。桌面软件在这个问题上就相对好很多:比如通过开源解决安全问题(确保没有后门之类)。而且一个桌面软件下载安装好后,只要我能确保我有安装文件和安装需要的环境(实在不行可以通过虚拟机解决),我就不需要担心这个软件哪天会突然消失。软件公司可能会随时倒掉,我可能不会获得继续的技术支持,但好歹已有的数据不会丢、还能用。

哦,对了,如果在国内,还要随时担心用的线上软件会不会被墙掉、白名单之类的。自有 VPN 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这个线上软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用,而是需要和很多人合作的话,还是很痛苦的。比如想象一下 Dropbox 被墙掉,我就得给爸妈、女友全部配上 VPN 才能共享文件。

Junyu: 仅就拖拽发送而言,目前安装了 Google Gears 后浏览器是可以实现的。

我就真的把十几个 GB 的 Gmail 给搞下来了。当然,同步的内容没有那么多,数据库大概在 3 GB 左右,性能还不错。

至于如果说 Gmail 和客户端邮件程序比——例如说 Outlook 或者 Mail——对于我这样的用户来说,肯定是前者完胜。我 13 GB 的容量,Outlook 收到 2 GB 左右就彻底死了,Mail 大概收了 5 GB 也收不下来了。

另外,也有用户认为线上软件经常会无缘无故发生一些变化,不像客户端,升级与否由自己掌控。

Lawrence:我觉得技术上的壁垒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心理认知上的壁垒。对于用户来说,「真正的软件」就是那种自己单独一个窗口(而不是一个标签页)、单独一个图标(而不是诸多 Firefox 图标中的一个)的东西。这是肇始于 1984 年的麦金塔 GUI 多年以来为大家种下的观念。

如果 iPad 真的翻新了人和电脑交互的方式,再等到 Rio 说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时候,或许线上软件的景况会不一样。

Junyu: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我想知道的恰恰就是,诸如「单独一个窗口」、「单独一个图标」这种对「真正的软件」的认知还有哪些。例如,「介面文字不可选择」就是之前一次研究中用户提到的一点。

Willow: 我刚想说:如果一个按钮上的字可以被高亮选择,我会觉得那只是后面加了图的文字,而不是一个控件。

Rio: 关于 HTML5 本地存储,我之前试用的结果是,基本每次都不能完全同步成功。数据也不算特别多,2.5 GB 的样子。倒是 Mail 完全拖下来了。看来等 Gears 支持 10.6 之后要重新试试了。

上个星期无聊做了个 JavaScript 的数独游戏,一直在 Chrome 里面调试,还没觉得有啥问题。后来在 Firefox 和 IE8 里试用才感觉到 V8 引擎的强大:什么优化也没做的情况下,IE8 里面跑感觉明显比 Chrome 慢很多。Firefox 也比 Chrome 慢一些,但不是很明显。(注:为了优化 IE8 的速度,代码已经改过了,现在速度差别没那么明显。顺带一提,IE8 的开发者工具还挺好使的。)Computer Language Benchmark 的结果显示几项测试中 V8 甚至比 Python 还要快 10 倍左右。我一直觉得大部分应用能跑到 Python/Ruby 那个程度就差不多了,V8 的确很猛。Node.js 用 V8 来跑,如果库的支持再多一点,可能很多服务器端的应用会从 Python/Ruby 手中抢过不少份额,毕竟服务端和客户端共用一套代码这个诱惑对于服务端处理前端页面的部分实在太大了。

回应 Lawrence,Chrome 在 Windows 上已经可以把一个线上软件变成一个看起来是普通程序的样子了,有单独的图标在桌面上、打开也是单独的窗口,没有标签页的。但还是感觉和桌面软件不同。比如,记得去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响应速度对于用户感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虽然很难描述。大概意思就是,一个用户操作,500 毫秒的相应时间和 250 毫秒的相应时间,在开发者看起来其实差别不大,要让用户来描述两个的具体差别也很难说清楚,但潜意识中这样的差距就会慢慢累积起来,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原因。

iPad 是个机会:全新的交互方式,用户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势,如果好好做,线上软件可能会变得更加易用一些。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桌面软件,特别是 Mac/iPhone/iPad 系列的,由于有用户介面规约(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的指导和整个环境的熏陶,基本能形成一套共通的模式(比如用手拖动滑动条这样的设计在很多应用中都很常见,用户边际学习成本很低)。而线上软件受限制于相对涣散的开发和运行环境,比较难有共识:基本上每个线上软件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页面元素的「样式」或者说「语言」,Google 旗下 Gmail/Docs 是一系列样子,Yahoo! 是另外一套样子,Facebook 又不一样,更不用说不计其数的其他线上软件开发商了。用户每次在不同的线上软件间切换的时候潜意识里其实都在习惯不同的视觉元素语言。出于猎奇的目的,这样当然是好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风格。但这样的线上软件要去模拟桌面软件,没有统一的视觉语言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也许像 Cappuccino 这样的框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起码对于苹果用户而言能够尽量做到线上软件的外观接近桌面软件了。

Lawrence: 关于 Prism 这类的尝试还有一点:就算有了不同的图标和单独的窗口,边框(chrome)还是千篇一律,感觉上无论如何更像是同一个软件的不同窗口,而非多个不同的软件。

Rio: 它本质上就是这个,有啥办法。Mac 上的 Fluid 可能还稍微好点,比如 Gmail 还能有个 Dock 上的徽标提示新邮件数量。另外貌似也可以通过 JavaScript 定制样式,不过限于页面内……

FROM: http://apple4.us/2010/04/webapp-vs-nativeapp.html

用令人销魂的12张流程图来讲述我们的一生

没错,我们热爱流程化,喜欢指南针,说明书。对,一切都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流程图拯救了我们——来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为一名典型的Geek,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看到流程图,Flow Chart就莫名的兴奋,就像上学时不少EE的同学看到布满电阻、电容、电感、等等的电路板就high一样。那么我们先来赞美一下流程图: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流经一个系统的信息流、观点流或部件流的图形代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她可以帮我说明某一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她能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等等,快乐?没错,我们开始吧。

比如K歌的时候用得到流程图,1968年发行的,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的《hey jude》就深谙此道,它的歌词可以做成下图。

《Hey Jude》歌词流程图

没错,我们热爱流程化,喜欢指南针,说明书。对,一切都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流程图拯救了我们——来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为一名典型的Geek,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看到流程图,Flow Chart就莫名的兴奋,就像上学时不少EE的同学看到布满电阻、电容、电感、等等的电路板就high一样。那么我们先来赞美一下流程图: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流经一个系统的信息流、观点流或部件流的图形代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她可以帮我说明某一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她能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等等,快乐?没错,我们开始吧。

比如K歌的时候用得到流程图,1968年发行的,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创作的《hey jude》就深谙此道,它的歌词可以做成下图。

《Hey Jude》歌词流程图
《Hey Jude》歌词流程图

又如玩游戏的时候也用得到流程图,哦,这应该是魔兽世界吧,虽然我看不懂,不过我欣赏这个思路。

魔兽世界相关的流程图
魔兽世界相关的流程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the big bang theory》里伟大的sheldon同学发明了“how to make a friend”的流程图,强大!当然,下图是Howard改进版,他在图的最左侧加了一个计数器,避免了死循环的出现……看不清的同学可以猛击图片看大图

Sheldon的交友算法
Sheldon的交友算法

在我们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也许会听到一个笑话,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Geek们总觉得世界是充满条理的,这时候我们仍然有流程图!同样可以猛击看大图哦。

如何对待一个笑话
如何对待一个笑话

那么如果是异性朋友,也许你还想发生点什么,这时候我送你 A Flow Chart to determine if you’re going to have sex on this date,哈哈哈哈。

从约会到XXOO
从约会到XXOO

之后,也许你们会恋爱?结婚?没错,这也有流程图,你得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之后才能抱得美人归。同样,猛击看大图

从恋爱到结婚
从恋爱到结婚

但是,就算结婚了又怎样?又怎样??又怎样???下图很悲观。

结了婚又怎样
结了婚又怎样

所以我们借酒浇愁,金星啤酒就显得比较体贴,又帮我们画出了流程图,还是3张,不过,我怎么没听过这家公司?这些图重点对比了男女差异,下面的广告语写着:Thanks God you’re a man!您要对细节感兴趣,依然可以猛击图片看大图。

Thanks God youre a man!
Thanks God youre a man!
Thanks God again!
Thanks God again!
Thanks God again and again!
Thanks God again and again!

酒醒之后,该生活还得生活,该工作还得工作,既然你这么喜欢在网上瞎逛,可以用下面这张流程图测试一下自己能成为一个网页设计师么?

你能成为一个网页设计师么?
你能成为一个网页设计师么?

娱乐、朋友、爱情、工作……其实,我们的这辈子也就像一张流程图一样简单,这里坐坐那里坐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人生的位置
人生的位置

最后,感谢一下提供这12张销魂的流程图的网络,:)

FROM: http://iamsujie.com/scientist/i-love-flow-chart/

【推荐】WhatDoYouSuggest.net:未来的搜索引擎-随机搜索

现在的普通搜索引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人们希望有一个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想要的信息的工具,于是,各种新的搜索引擎出现了。。这些只是一个个的火种。。。

WhatDoYouSuggest网站截图
对于很多人而言,做决定、进行选择等或许是件难事,这些选择可以小到我们中饭去哪里吃饭,也可以大到你的工作和职业选择。WhatDoYouSuggest.net希望用一种随机搜索引擎的方式,为你提供一种有趣的做决定的方式。

网站名称:WhatDoYouSuggest.net(http://whatdoyousuggest.net/)

上线时间:2010年2月

网站地点:美国加州(Brea, CA)

WhatDoYouSuggest由Simon Elvery创建,其开发该网站的原因就在于常常为各种选择而困惑,希望找寻Suggest(建议)。其本质上是一个随机的搜索引擎,基于谷歌庞大的数据库和收录结果进行一种“解读关键词”的搜索试验,来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和搜索页面,而这些可能是用户输入关键词后最希望看到的。

WhatDoYouSuggest的这种随机方式或许很难理解,还是举例来看:比如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China”(中国),WhatDoYouSuggest会随机进行展开,可能出现“Song”(歌曲),也可能出现“Travel”(旅游),还可能是“History”(历史),然后会基于这3个关键词进行下一轮的展开,或者直接就出现一些相关的链接页面……只要你愿意,可以无限制地寻找一些随机的意外消息。

WhatDoYouSuggest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包括Word、Letter、Question,所谓Word就是随机出现一些关键词搜索,而Letter则是会从关键词中随机找寻一个或多个字母进行搜索,Question则是在搜索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类的搜索,比如IS?Does?等等。

WhatDoYouSuggest的这种搜索方式非常匪夷所思,因为输入的关键词,会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信息世界,这样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受到有趣。至于其背后的依据,则是依据人们运用Google输入这些关键词后找寻的信息库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展现。

FROM: http://tech.163.com/10/0321/19/62AQS6P0000915BF.html

利用TheBrainTraining快速搭建可盈利的益智游戏平台

FROM: http://tech.163.com/10/0204/20/5UN3HQOI000915BF.html

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类益智游戏,我们从来不会陌生。今天所介绍的网站TheBrainTraining.com,不仅仅有很多训练大脑的游戏,而且还可以让其他网站安装这些游戏的应用插件,边吸引人们玩游戏边赚些流量和广告费,实现多赢。正好最近入手了一个域名(BYFEELING.COM)..于是利用TheBrainTraining.com搭建了一个益智游戏平台。才花了几分钟。。貌似当你达到一定的流量后不光有钱赚。。还会为你提供相应的FACEBOOK插件等等。。废话少说。。猛击之:http://byfeeling.com

TheBrainTraining让用户创建属于自己的大脑游戏训练网站(BrainTraining Site),这些网站既可以基于TheBrainTraining的子域名,也可以是新的独立域名。通过简单的操作和管理系统,TheBrainTraining让每个人有机会在5分钟内就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网站,进而自己可以玩,其他用户也可以玩些益智类、轻松类的小游戏。
除了玩游戏的乐趣外,TheBrainTraining还帮助用户组建联盟,一起赚取广告费或游戏的微支付费。TheBrainTraining承诺每个基于其网站所搭建的游戏网站,可以获得50%的提成,一方面是广告费,另一方面则指基于这些游戏所产生的微支付提成。
为了让这种方式更具有传播性,TheBrainTraining支持用户直接使用Facebook账户就可以玩游戏,而且还可以在Facebook等多地进行宣传,吸引用户来玩游戏。
边玩游戏娱乐,还能赚钱,TheBrainTraining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地扩张。在上线后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里,用户数达到了91805个,这种扩张从某种程度上证明TheBrainTraining模式的可行性。

TheBrainTraining让用户创建属于自己的大脑游戏训练网站(BrainTraining Site),这些网站既可以基于TheBrainTraining的子域名,也可以是新的独立域名。通过简单的操作和管理系统,TheBrainTraining让每个人有机会在5分钟内就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网站,进而自己可以玩,其他用户也可以玩些益智类、轻松类的小游戏。

除了玩游戏的乐趣外,TheBrainTraining还帮助用户组建联盟,一起赚取广告费或游戏的微支付费。TheBrainTraining承诺每个基于其网站所搭建的游戏网站,可以获得50%的提成,一方面是广告费,另一方面则指基于这些游戏所产生的微支付提成。

为了让这种方式更具有传播性,TheBrainTraining支持用户直接使用Facebook账户就可以玩游戏,而且还可以在Facebook等多地进行宣传,吸引用户来玩游戏。

边玩游戏娱乐,还能赚钱,TheBrainTraining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地扩张。在上线后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里,用户数达到了91805个,这种扩张从某种程度上证明TheBrainTraining模式的可行性。

用SAE架了一个小论坛(bbpress)

昨天申请到了(SINA APP ENGINE)SAE的邀请码。。大爽。。赶紧去试了试…虽然说没有GAE那么牛逼。不过最起码还是在墙内。速度也不错。。而且支持的是PHP。。。

今天就在上面搭了一个小论坛: http://justin.sinaapp.com/ 当作是一个收录各种碎片的小窝吧。。整个搭建流程确实方便迅速。。甚至比在GAE还方便,还加入了版本管理的概念。。更多特性。。大伙自己去发现吧

一切关于SAE的东西:SDK、文档、API、邀请码申请..请猛击:http://sae.sina.com.cn

搭建的论坛程序来自:http://code.google.com/p/bp4sae/

2009年五大网络趋势之结构化数据

FROM: http://bundles.blog.hexun.com/44963459_d.html

结构化数据展现给我们的将会是一个别样滴未来~~

我们首先关注的一个重大网络趋势就是结构化数据。在先前的介绍中,它有时会在“语义网”这个术语中被提及。但是2009年这年已经得出结果了,这一趋势无疑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语义网。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分析今年结构化数据的发展,并提供三个产品实例:OpenCalais,Google,以及Wolfram Alpha。

数据网,而非文档

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就称我们已经身处数据网的时代,而非文档互联网的时代。伯纳斯-李掌管的机构—— W3C已经在积极推广用以构建数据网的两大关键计划:语义网(Semantic Web)以及最近才出现的关联数据(Linked Data)

虽然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知道构建数据并让其他人在此基础对数据加以利用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Twitter,它的API负责着Twitter上90%的用户活动——这些都是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来完成的。

数据网的基本原则仍然与Alex Iskold之前在读写网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描述一样(link):“非结构化的信息将会为结构化的信息让路——从而铺砌出一条通向智能计算的道路来。”

案例一: OpenCalais

我们首先介绍的实例产品OpenCalais可能是我们目前找得出的关联数据有关的最佳示例(link)。国际商业与金融新闻巨头——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在08年2月的时候推出了一个名叫OpenCalais的API(link)。简单说来,OpenCalais将非结构化的HTML转换成语义上经过标记了的数据。它会将数据按照“人”,“地点”,“公司“等类别进行整理。这样,第三方应用程序和站点就能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些有意思的新东西来。

对于关联数据的完整阐述,读者可以读读Alexander Korth在09年四月份写的技术介绍《数据网:创建机器可以访问的数据》。我也在09年5月发表的一篇标题为《怒放的关联数据:你为什么应该关注?》的文章中也讲解过关联数据的背景以及相应的好处。

案例二:Google的富文本摘要

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Google以一种被称为”富文本摘要“的形式在自身核心的搜索功能中添加了结构化数据。本质上来讲,这个特性可以从网页上提炼并显示有用的信息,它是通过结构化数据的开放标准像微格式(microformat)和RDFa来实现的。在5月推出的时候,Google就邀请发行商来标记他们的HTML(link)。尽管这类标记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Google这类大公司对它的利用也显示出网络上结构化数据的重要性在不断增长。

案例三 3: Wolfram Alpha

自 Wolfram|Alpha五月份高调发布以来,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这创新产品。它自称是“计算型知识引擎”,尽管它并不像某些人所预言的那样是Google杀手,但是它还是具备许多潜在的用途。

Wolfram|Alpha 有一个类似搜索引擎的界面,它可以允许用户向里面输入自然语言的语句。但是这款产品的一个主要组成功能就是你可以对数据进行运算。这款产品是以数据的利用和运算为前提条件。如果Web2.0的本质是关于数据的生成(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那么下一代网络则与数据的利用有关。

结论

从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化数据正在快速成为当今网络的一个特性。像汤森路透和Google这样的公司正在让数据变得有组织,而新型的产品(像Wolfram|Alpha)将会以一种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对这些数据加以利用。

(译者:Moon.Wong)

网站改版之 Revolution .vs. Evolution

from: http://robertmao.com/2010/01/24/revolution-vs-evolution/

看到一篇谈论网站或者软件改版时取舍的观点博文,不少很好的观点需要学习,用户需要的是波涛汹涌的骤变,还是缓缓的暗流呢? 遂分享之。。。

一个新产品即将诞生,一个新网站即将发布,一款新软件即将推出,应该是走革命(Revolution)的道路还是演进(Evolution)的道路?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是个伪问题,因为Revolution和Evolution本身的区分就比较模糊,时代不同、市场局势不同、基础不同,最适合的策略就会不同。

然而如果我们不那么较真,把Revolution定义成“改头换面”式的改变,把Evolution定义为不易察觉或者不改变用户习惯的改变,那么可能更加容易讨论一些。比如我的理解中,C –> C++ 是evolution, 也许有人不同意,但我认为其是evolution的根据是我可以在C++里不变地写C代码。 C++ –> Java, C#是 revolution, 他们虽然神似但已经完全不同。 Unix –> System V, BSD, … –> Solaris, HPUX, IRIX, Mac OS X, Linux … , 这个复杂的演变树可以画满整页,但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仍然是evolution, 因为一个old school从装着8”软驱的M68000机器上学到的unix命令,在今天的Mac Book Pro上我照样应用自如。

有趣的是,我上面举的两个例子,C/C++, Unix的发展,其实另一个角度看全是revolution!  C++引进了OO、Template等C前所未有的概念; 今天的Unix及变体无论体系结构还是具体部件都和70年代的K&R的系统有了彻底不同,这些不是revolution是什么?! 其实这是看问题的两个角度,一个从用户的角度,一个从创造者的角度 — 我以为成功的产品或者设计,大抵都是从用户角度的evolution和从创造角度的revolution.

反过来可不可以?成功的例子我没有想到,但失败的例子我可以想到一堆,如果您有相反的例子欢迎补充。

我过去经历的一些教训是一些活生生的教材,写下来希望自己未来能免于重蹈覆辙。其中之一是网站的改版,花了大力气的改版,其实从设计和架构上是evolution, 架构没变,性能问题仍在;主要代码没变,阻碍前端开发灵活性的问题尤在; 但是前端却是revolution, 界面全变了,ajax支持了,table layout换成css但样子也变了。表面看起来好像大改,只要用下去就会发现没有本质的变化,原有的问题大多存在,新的问题更多,而熟悉的设计(哪怕是不那么理想的设计)却没有了。 结果是,改版花了很多人力物力,架构和服务本身的创新以及改进没有精力顾及,每改版一次,用户就流失更多一次。相反一些成功的站点,比如craigslist, 比如blogger, 比如twitter, … 似乎从发布以来就没有变过, 其实他们变过很多次了,只不过不容易察觉,这就是其威力之一。

翻看过去blog来反思一些问题,如果换成今天的我来决策当初的决定,也许会有很不同的决定,虽然这样的决定是否有成功的改善已经无可考证。 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用户不可见得部分可以大刀阔斧,如果存在最初的设计问题,甚至可以推翻重来,而且这种推翻应该越早越好; 用户可见得东西,一定要谨慎又谨慎,即便要改动,也要一点一点如履薄冰地进行。 这和过去的思路真是有些颠覆的变化 — revolution是也。

不幸的是如今我所参加的项目却正走在我所严重不认可的方向上,我甚至以为这和我过去弯路的情形是一样的:作为先行者,用户逐渐不喜欢我们而喜欢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是我们的前端不够好,左改右改小改然后大改,用户却渐行渐远。显然这是一个完全无可相提并论的比较– 现在的项目要大太多,背后决策的人要资深太多,可操控的资源要多太多。把这个感受和观点写下来,是为了未来能够反思用,我今天的感受是错了还是对了?如果错了,为什么? 尤其是是如今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我是如此不认同这种对用户revolution对架构evolution的决策,如果最终证明自己再次错了,对提升自己的认识定能上一个层次。可惜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展开来谈,留着今后看到结果的时候再谈吧。

无论如何,我欣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走evolution道路的产品是如此地成功,也看到了这些evolution的背后其实有着多少的revolution存在于不为用户所知之处。做为我自己今后做的事情,也应当如此。

分享2009互联网产品盘点

From: http://hx.okvi.com/?p=1065

2009年匆匆而过,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里的互联网界吧。。一起欣赏和反思…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更多产品的革新换代。2009年开心网、山寨开心、QQ校园偷菜大行其道,中国电信客服没少接到60岁老头老奶奶的投诉电话“为什么上不去网啊,我定时偷菜的”,寒一个。新浪微博的及时推出,让憋久了的中国人一吐为快。Google算是较多新产品推出的,Google contacts独立,日历、文档、邮件能在手机平台同步、Google Voice、Google Wave的推出,更是对传统企业业务的挑战,多人协作的应用创新。废话少说,见PPT吧。

1、手机平台

2、WWW平台

apple的平板终于来临了。。

from:http://www.wangtam.com/50226711/apple_ipad_199320.php

众多FANS们苦等的。。。IPAD来了。。虽然JOBS说是要弥补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空白。。IPAD其实也不错。。可是我怎么来觉得就是ITOUCH的哥哥呢。。。3000大洋买个ITOUCH的哥哥好。。还是2000买个ITOUCH呢?。。60天后发布。。

补充:中文字幕的IPAD介绍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bvBzSOnpmk/

iPad.jpg
今天,Apple 在加州旧金山前卫艺术中心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传闻已久的 Apple Tablet,定名 iPad

发布会开始后,亲自登场的 Jobs 先简单介绍了 Apple 已经卖出去 2.5 亿台 iPod、并且开了 284 家零售店,App Store 已经有 14 万款软件,下载次数超过 30 亿次。1976 年创立的 Apple 公司到现在已经实现了 506 亿的纯利润,是营收最大的移动设备销售公司,比 Nokia 等还要大。

659e1095-9884-40f1-bfa3-253c70ad3e4e.jpg

接着 Jobs 引出了 iPhone 和 Macbook 之间的空白,正式发布了平板电脑 iPad。从外观上看,iPad 就是一个大号的 iPhone,运行类似于 iPhone OS 的操作系统。厚度仅为半英寸,重 1.5 磅,IPS 屏幕尺寸为 9.7 英寸。Jobs 演示了 iPad 的基本功能后,iPhone 软件负责人 Scott Forstall 介绍了 iPad 可以运行所有 App Store 的程序。

pad3.jpg

并且,新版 iPhone SDK 已经可以支持 iPad 程序开发,现场演示了 Gameloft 的 Nova、纽约时报、EA 的 NFS – Shift 和职棒等应用程序和游戏,体现了 iPad 强大的性能。

Apple 接着宣布了自己的新应用 iBooks,这个程序可以让 iPad 变身成一个电子书阅读器,用户可以通过 iBook store 购买电子图书。

c0a6bfcd-a33b-42fc-a652-0da385242469.jpg

Apple 全球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 接着介绍了专为 iPad 重新开发的 iWork,在多点触摸的支持下,用户可以利用 iPad 加 iWork 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文档、幻灯和表格等。

Jobs 再次登台后,宣布 iPad 将和 AT&T 合作,推出两个套餐:第一个是每月 250MB 流量,月费 14.99 美元。另外一个是不限流量的包月,月费 29.99 美元,均无需签约。

60528554.jpg

同时,iPad 分为 WiFi 版和 3G/WiFi 版两种,16GB 版本售价为 499 美元,32GB为 599 美元,64GB 为 799 美元。如果需要 3G 模块,每款需要加价 130 美元。也就是说,WiFi+3G 版本售价分别为 629,729 和 829 美元。

60529652-911651b2467e8bc30bf1a078195e0866.4b60ac68-full.jpg

根据 Jobs 所说,60 天内,iPad 将正式出货,与 iPad 搭配的还有一款配有物理键盘的 Dock,会上并未公布售价。

27993651.jpg

图赏如下:

1_8830.jpg

2_6256.jpg

3_5177.jpg

4_2078.jpg

5_5575.jpg

6_5879.jpg

7_6166.jpg

8_4169.jpg

9_4990.jpg

10_3185.jpg

11_659.jpg

12_3242.jpg

13_8411.jpg

14_5950.jpg

15_4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