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用户需求和功能描述

做产品久了常常会犯这种错误,就是会将用户需求和功能描述混淆起来使用,或者是跳过用户需求直接描述功能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功能描述呢?对比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用户需求
希望可以有更丰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想能更方便的进行购买商品;
……
功能描述
开放用户可以上传图片的方式来进行评论;
我们开发一键购买功能给用户,方便用户更快的下单
……

类似的描述可以找出很多,我们经常收到的是无论是来自用户、上级或者其他渠道的需求和意见时,往往都是功能描述需求。原因就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所以我们接收到的不同的「用户需求」实际上可能是同一个,反之亦然。这也是PM和普通用户在思维方式上的最大区别:

用户:
遇到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1
比如这种:每次下单跳来跳去好麻烦,跪求个一键购买,

PM:
遇到问题(或收到用户建议)–> 分析用户需求、场景等 –>产生解决方案1,2,3 –>选择最优解

PM多了了解背景和筛选最优方案这两个过程,比如我们应该了解反馈的用户是集中在手机端还是web端?是不是我们的支付路径太长?是否可优化?是否有其他购买方式?反馈的用户有些什么特征呢?等等,即便最后也是通过一键购买解决,但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选择的是当前的最优解。

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两点:
1、用户不一定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或者是用户需求不等于用户的问题。
2、用户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PM就是发现背后的用户需求然后很优雅的解决它。

这就是经常听到PM要去了解用户需求和场景重要性的原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向团队描述需求时,一定要先描述用户的需求和场景,然后在描述解决方案,避免跳过这步直接描述功能需求。否则结果大家都懂得。

打动人的PPT文案原则

你在使用PPT时,是否想过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一些简单的法则,往往含义深刻,让人受益匪浅。

日本著名风险投资家盖川崎(Guy Kawasaki)最近提出了PPT演示的10/20/30法则:

1、演示文件不超过10页;

2、演讲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演示使用的字体不小于30点(30 point)。

(盖川崎,曾为Apple员工并创立过多家公司,现任风险投资公司Garage.com CEO,写过多本畅销商业书籍,日常接触许多创业者以及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和演示。)

10页:不要用很多的内容来使你的PPT显得很充实,10页足已,太多的内容让人更无法记住重点。而如果你是写给VC(风险投资家),Guy Kawasaki建议要写出以下10个要点:问题、你的解决方案、商业模式、关键技术、市场推广计划、竞争、团队、业务预测及里程碑、现状及时间表、总结。

书写原则:

1、整体结构清晰

2、一图胜千言

3、字体高亮对比

4、重点内容突出

5、整体配色协调

6、文字简单明了

 

From:http://www.jianshu.com/p/ffebed237ea4

给产品人的阅读推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会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个人想获得什么样的信息,往往决定了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人和信息之间,有个过滤器叫做心智模式。人的心智模式是长年的经历、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很可能是顽固不化、难以改变的。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就像是戴着不同颜色的太阳镜,决定了他看到的世界是什么颜色,从而形成了他的观念和行为。同一个微笑,自信的人看到了欣赏,自卑的人看到了嘲笑。男友不回复信息,不信任他的女生认为他出轨了,信任他的女生知道他在忙。但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大的波折或是受到了很深的触动时,意识有可能被唤醒,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我承认我阅读是有私心的,想要不断进化,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不仅仅是看见,所以我常常在对一本书最“渴”的时候去读,比如涉猎投资之后,开始读《投资最重要的事》,怀揣着问题与困惑,读到某一句突然就豁然开朗,忍不住拍腿叫好,“原来这就是我犯错的原因啊!原来还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从未进行过任何投资交易,看到那些「看起来很对的道理」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触动。

同时,当能读懂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幸运,这意味着我们过去的教育、经历、积累让我们能够到达这样的高度去理解作者的文字。所以有些公认的经典并不适合每个人阅读,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只能读懂畅销书,即使被迫硬撑着翻完《失控》、《小逻辑》,也未必能理解与领悟。我和大部分阅读者有一个共识,就是从那些踮踮脚能读懂的开始,如果阅读的信息恰好都与你所知所想是一致的,没有给你更多新鲜的东西,其实不值得去读。而如果阅读的信息有一部分是让你有共鸣的,还有一部分是能带来启发的新观点、需要细细琢磨的,这是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

介于以上两点,一个人想读什么、能读懂什么,其实是需要自己去摸索把握的,更需要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读任何一本好书,都会从里面发现更多书。就像是从一个切入点,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逐渐取得与世界的连接。

而在我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经历里,的确有一些能深刻影响到心智模式的好书和给予我莫大启示的信息来源,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 系统学习

1)产品技能

另外,这两个豆列也可以参考

2)各领域入门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渗透,产品经理越来越需要懂行业。我曾用入门书的方式了解过几个领域,比如读《玩法变了》了解电商,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了解广告,读《国富论》了解货币体系,虽然阅读之后不能立即上手实践,却对这个领域里事物运转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认知。

推荐这个豆列:

如果这些还不过瘾,可以使用搜索工具,找到你想要的豆列或书籍。
(豆瓣没有豆列搜索功能,可以使用google,比如如果想搜索教育学,就在Google输入: 教育学 site:book.douban.com/doulist/

2. 理解战略与企业经营

如果想了解一个行业,比起夸夸其谈的“XX已死”、“大数据时代”这类战略派标题党文章,从数据和事实层面去了解行业发展历史与趋势、掌握行业中领先企业的战略与经营情况是更有帮助的。

1)行业数据报告与分析

看行业报告首先需要了解数据来源。

一般来说公司发布的报告,数据大多来源于其用户行为,规模大的公司覆盖面相对广,在数据收集上更占优势。同时看公司报告需把其用户特性考虑在内,比如百度用户可能比Goolge用户要更加“小白”等。

咨询公司的数据一般来自财报推算、内部消息、用户调研等,可作为参考,更多的关注其相对值和趋势。

目前比较可靠的行业报告来源有几个:

2)公司财报

上市公司会每个季度发布财报、电话会议,准备上市的公司会提交招股书,这些都是比较可靠的数据来源

有这样几种方式找到:

  • 一般情况网站页脚会有investor relations这一栏,点进去就是了
  • 没有的话可以直接搜索,比如寻找google的财报和电话会议:搜索“Google investor relations”,“Goolge 2013 Q3电话会议”
  • 雪球会整理好上市公司股票的财务数据,研究分析等,比如:谷歌(GOOG)的股票股价,行情,新闻,财报,数据
  • 新浪会对知名上市公司财报的关键数据进行解读:美国上市公司财报

3. 交互设计原则

交互设计其实是变化很快的,如果去翻《Don’t make me think》、《触动人心》,会发现里面的例子已经非常陈旧了。如果想了解交互设计,我建议直接读各个平台的交互规范。

4. 发现优秀产品

我喜欢寻找优秀的产品,比起一家公司获得多少美元的投资,我更关心它的产品的新模式、新创意、新体验。如果你也有这个爱好,相信对这几个渠道并不陌生。由于大部分是媒体渠道,有不稳定的可能性。

  • App Store榜单:国内的top 200畅销榜可能受刷榜影响,也可以关注美国top 200,某个类别的国内外top 200
  • 36氪的国内外创业公司:我习惯每周用36kr的App浏览这两个频道,找到感兴趣的产品就细细把玩一番,更倾向于模式创新
  • 最美应用:网站、微信号、App都有,更倾向于设计美感
  • AppSolution:有网站和微信号,感觉更倾向于App的实用性
  • 商业不靠谱:个人偏爱的一个网站,介绍商业新模式、新趋
  • Knewone:新酷的硬件创新产品

5. 新鲜观点与知识

最后,分享几个私人收藏的信息来源,一般是碎片时间浏览。希望能对你的口味。

  • 知乎日报(App):作为媒体把问与答包装的吸引眼球,有部分是陈年答案,但至少比微博有营养多了
  • IT公论(Podcast):李如一、李楠、Rio主持的播客,经常在路上听,还挺有意思的
  • 移动观察(微信号mobileweb):这里曾诞生了《移动的帝国》这本书
  • 商业价值(微信号bvmagazine):商业评论长文
  • Teahour.fm(Podcast):更倾向于聊技术,个人兴趣
  • 一席(Podcast):类似TED的人文类演讲,和互联网的关系不大,也是个人兴趣

如果读到了这里,不必对这份长长的清单感到压力,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去读,自然会发现与世界的连接点。

 

From:http://www.jianshu.com/p/736504c40f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