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工具]MarkUp.io 在任何網頁裡畫重點、加入說明文字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朋友们问了你一些问题,然后你通过搜索找到了答案或者对应的网站,但是它比较复杂,你需要讲解,这个时候如果你在朋友的身边当然最好,但是往往都是远程的,这时候 如果能在朋友的电脑看到的网页上做标注等操作该多好吖, 那么下面介绍的工具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啦~~

介绍如下:

之前介紹過 Bounce 可以對網站標記註解、提供反饋意見的線上工具,只要在輸入網址後就能產生大張的略縮圖,使用者可以透過瀏覽器在特定範圍內拉出框線、加入註解等等,對於分享資訊或溝通上相當方便。而 MarkUp.io 也是類似的工具,使用者可以在任何網頁上畫線、拉框、畫圓或箭頭、以及加入文字等等,完成後能透過鏈結分享給其他人參考。

使用教學

進入 MarkUp.io 首頁,可以先試玩一下這個工具,首頁有提供簡易的教學。將畫面稍微往下拉,找到 Get MarkUp 藍色按鈕,將此功能拖曳到瀏覽器的書籤列就能使用。往後如果要在任何網站標記內容,只要點擊該書籤按鈕就可以囉!

例如下圖,在網站內點擊按鈕,頁面右上角會出現一個 MarkUp 的工具列,功能包括畫線、方框、圓圈及箭頭,也可以加入註釋文字及變更色彩、大小等等,任何加入的元件都可以回頭修改變更,如果要刪除的話只要選取元件,按下鍵盤上的 Del 鍵即可。

範例網址:http://markup.io/v/dsw386wf04ea

完成後點擊 PUBLISH,然後將綠色按鈕從左拖曳到右邊(如同 iPhone 開鎖一樣)。

就可以取得分享鏈結,趕緊在上面按滑鼠右鍵複製鏈結吧!

真是非常便利的工具阿!以後如果想將網頁內某些資訊與好友分享,就不用辛苦截圖、還要開啟繪圖軟體加入文字或說明了。

網址:MarkUp.io(http://markup.io/)

FROM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1/markup-io/

[MSN替代物]MSNLite-完美替换臃肿难用的官方MSN

在公司强制要求使用MSN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下载,安装一个150M之巨的,运行缓慢的官方MSN让我非常痛苦,我自己一直都是喜欢GTALK之类的IM。。。但是没办法,之前有找过AMSN之类的替代品,但是一直都不完美,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不行,现在发现一个MSNLite,基本可以完美替代官方MSN了,支持聊天加密,聊天记录云端备份,支持官方群,可以与官方MSN发送文件等等,反正就是一个爽,简洁轻便,非常好用!推荐之,如果你也一直苦于此处, 请试试吧, 同步控的介绍如下:

J同学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IM,依次是腾讯通 RTX、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和腾讯QQ。今天介绍一个不错的第三方 MSN 客户端—— MSN Litehttp://msnlite.org)。

三个 IM 其中两个是腾讯的产品,RTX 主要市场是企业内部,由于是私有协议,再加上不针对普通个人用户,我还没有见过第三方的客户端支持 RTX,当然腾讯做IM起家,RTX 用着倒也不错。再说 QQ,实际上腾讯从没有停止过对第三方 QQ 客户端的封杀,与此同时呢,QQ 的客户端做的也不错,从 Windows 上的 QQ、TM,到 Mac、Linux 的专用版本,再到各种移动平台的手机 QQ,以及现在相当热门的 WebQQ,可以说只要你的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就能使用 QQ。也正因此,用户不会觉得没有 QQ 客户端用。

而 MSN 呢(早就改名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了,可还是习惯叫 MSN),从 8.5 到 2009 的大跨越,曾一度让用户很不习惯。要不是微软强制更新,估计很多人还会选择 8.5 版吧。最新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2011,依旧继承了 2009 版臃肿的特点,让我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了。

MSN Lite 是国内 Lite 工作室开发的第三方 MSN 客户端,官方宣传语为“更好的 MSN 客户端”。实际用下来体验不错,值得一试。主界面和 MSN 基本保持一致,吸收了部分 QQ、TM 的特点,上手没难度。

聊天窗口也和 MSN 相仿,在双方同时使用 MSN Lite 的情况下通信会做加密处理,与 MSN Shell 等插件的效果相仿。同时还支持原版 MSN 不具备的截图功能——当然,也要双方同时使用 MSN Lite 才被支持。

亮点来了,MSN Lite 支持聊天记录的自动云备份。利用的是 Windows Live SkyDrive 提供的 25GB 在线空间。使用微软自家的 SkyDrive 有两个优点:可靠、安全。当然,前提是建立在你相信这个客户端的基础上。

聊天记录同步很快,同步成功后在所有使用 MSN Lite 客户端的 PC 上都能够查看历史聊天记录,相当方便。与 QQ 会员才享有的漫游聊天记录“特权”相比,这种方式无疑更为便捷。当然,QQ 和 TM 可以借助 Dropbox 进行“云同步”,鉴于 Dropbox 在国内使用的“门槛”稍高……bla bla

如果你的原版 MSN 保留了原来的聊天记录(xml格式),可以使用 MSN Lite 自带的历史聊天记录工具进行导入,同步后的聊天记录会在 SkyDrive 中按照年、月、日的形式进行归档,存储文件不再是原版 MSN的xml 格式,但仍可通过 MSN Lite 历史聊天记录工具查看。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MSN Lite 还支持发送离线文件,利用的同样是 Windows Live SkyDrive。最为关键的是 MSN Lite 安装文件不足 3.5MB……不如让微软直接收购了这个工作室,把 MSN Lite 升级成官方客户端好了~

以上试用都建立在你足够相信这个客户端的基础之上,钓鱼阴谋论支持者请谨慎考虑后试用,不过话说回来,原版 MSN 的明文传输就不用担心了么……:-D

相关链接:

MSN Lite 官方网站:http://msnlite.org/

FROM:http://www.syncoo.com/msnlite-4463.htm

[iOS]关闭ITUNES的自动备份,加速同步iOS设备内容

ITUNES一直是被大家唾骂的手机管理软件,但是它始终是官方出品,好处自然不用说,所以我一直还是ITUNES为主来服侍IP4(已越狱4.1),但是慢慢的发现,经常在同步的时候出现卡在备份那里没有反应,甚至几个小时都没有反应,我只好强退ITUNES,然后拔掉USB,然后在重试,经常要搞个几次才能成功同步郁闷死,于是觉得是自动备份所产生的问题,遂去GOOGLE一下有没有相关解决方案, 方案是关掉ITUNES 的自动备份,一个免费的小软件,大爱之~ PS,关闭自动备份后,请一定要记得定期备份,不然后果自负!~介绍如下:

iOS 4.2.1 終於發表了,想必手上有 iPhone、iPod Touch 及 iPad 的玩家們,一定迫不及待馬上要更新韌體。iPhone等裝置在升級韌體時,都要透過PC或Mac上的iTunes程式來做更新,而iTunes最煩人的地方,就是你不管要做什麼事,它都會先把iPhone/iPad做一次備份,這個備份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從兩三分鐘到兩三個小時都有可能。開什麼玩笑,老子哪有閒工夫等你慢慢備份!但是把備份工作中斷就不讓你更新韌體了,這到底要怎麼解決啊!?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因為想把手上的iPad升級到 iOS 4.2.1,但是在更新之前必須讓iTunes自動做備份(取消就無法繼續更新了),偏偏我的iPad根本沒在這台電腦上做過備份,結果我出去吃個飯逛個街、順便扶老先生過馬路,夯不啷噹兩個小時回到電腦前……哇咧備份進度居然連一半都還不到,我的iPad也不過才塞10GB的東西耶??

iPhone/iPad每次自動備份會花多久時間?如果你有時常做備份那倒是還好,每次大約花兩三分鐘比對差異就可以(只會備份有變動的部份);如果離上次備份已經很久了、或者你是第一次進行備份,那要耗費的時間就會非~常~非常久。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久到兩個小時都還沒備份完,在不想枯等的情況下,才索性想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


▲備份過程之慢,真是等到我都想哭了

如何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

每次只要把iPhone、iPad插上電腦,準備用iTunes同步檔案、歌曲或更新任何東西之前,iTunes都會自動先做備份動作。雖然備份是很重要的工作,不過還蠻多人對它不耐煩的,如果你並不想浪費備份的時間,那只要下載一支小程式,就可以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囉!不管是更新韌體或以後同步資料,都能跳過備份程序直接辦正事。
※注意:強烈建議偶爾還是要做一次備份,以免iPhone/iPad上的資料莫名消失。

1. 將 Download BackOff 程式下載回來後,執行它並安裝在你的電腦上。


2. 開啟 BackOff 主程式,它的畫面超簡單的,右邊顯示「Backup is ON」並亮綠燈,表示目前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處於啟用狀態,按下〔Turn OFF〕就會把備份功能關掉了。(請注意要先將iTunes關閉再按Turn OFF)


3. 現在右邊的訊息變成「Backup is OFF」並且亮紅燈了,表示iTunes現在不會自動幫你備份。此時你可以關掉BackOff視窗沒關係,不必一直開著它常駐在系統。


4. 現在我重新來更新韌體試試,原本會卡在「備份中」好幾個小時(到底為什麼這麼久…)。


5. 哈~ 現在我的iPad跳過備份程序,直接就開始更新iOS了,果然有效!

▲當然這招不只是用在更新韌體時,總之只要你不想每次同步時都要等一段備份時間,BackOff程式就能幫上你的忙喔!


▲雖然關掉了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你還是可以在iTunes裡的裝置名稱上手動按右鍵選擇【備份】。當然也可以再次用Backoff程式來恢復自動備份功能。

FROM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4173-close-itunes-automatic-backup-to-speed-up-iphone-ipad-speed-upgrade-ios-42

[在云端]Spoon – 又一款云端桌面应用

WEBOS大家都知道很多了,目前国内最出名的应该就是WEBQQ2 了, 这里介绍的是类似于国内云端平台 的桌面应用,其实就是沙盒的方式运行软件,如果你有类似的洁癖和轻便嗜好,请试试吧, 介绍如下,来自 同步控

Spoonhttp://www.spoon.net) 是一款国外的云端应用程序集成平台,可以让您直接在云端启动应用程序,无需本地安装调试。

如果您是长期出差在外的劳碌加班男、小硬盘星人或是系统洁癖症患者,将应用程序部署在云端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未来趋势之一,Google 计划力推的 Chrome OS 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使用 Spoon ,您可以直接在“云”端运行 Gtalk、Pidgin、Eclipse、TwitterDeck 等诸多应用程序和游戏。

使用方法:

首先在 Spoon 官网注册一个账号(https://secure.spoon.net/Manage/Login.aspx),接着下载本地客户端插件。准备工作即算完成。

需要启动某一应用程序时,只需要在 Spoon 网站上选择对应的程序,点击 Launch 按钮,在经过短暂的缓冲处理之后,该程序即在本地成功运行。

如图为在本地通过 Spoon 运行(此前并未安装的)Notepad++ 程序的效果:

  • 经实际体验,程序运行产生的配置信息会被保存下来,下次运行时无需再次设置(例如我的 Pidgin 只配置了一次多个账号)。
  • 虽程序部署在云端,但运行还是在本地,因此不要奢望某些在国内无法使用的服务能够起死回生(至少我试用了几个连推特的工具仍不行)。
  • Spoon 用的是“沙盒式”服务方法(进程名都是 Spoon-Sandbox.exe)。客户端运行后,不会在系统托盘生成图标。

国内类似的服务还有云端软件平台靠谱

FROM http://www.syncoo.com/spoon-4432.htm

[云存储]让Dropbox 提升容量到 19 GB!

DROPBOX是我一直使用,并且是我觉得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网盘和同步服务(除了被墙)..唉, 不管怎么样,免费的DROPBOX的空间可能不够多,但是有很多免费的办法可能让你的DROPBOX提升容量到19GB,我想一般情况来说,已经大大滴够用了吧

方法如下 来自:http://www.freegroup.org

先前曾經介紹過超實用的免費網路文件備份、同步及分享工具 Dropbox,不知道你是否開始使用了?如果還沒,趕快申請一個吧!最初註冊時可以獲取免費 2GB 空間,如果你需要更大的容量,可以付費升級或是邀請朋友使用(每邀請一人可以增加 256 MB 空間,最多 10.25 GB)。

剛才在高登工作室看到一篇Dropbox容量學生Email加碼送的文章,簡單來說就是透過 .edu 或 .edu.tw 結尾的信箱來認證學生身份,完成後你就可以獲得邀請紅利加倍(每邀請一人可增加 512 MB 空間),容量上限也提高到 18.3 GB

會影響到我原本的帳號嗎?

不會。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驗證程序,不會改變你原有的 Dropbox 帳號。

如何驗證?

1. 你必須擁有一個 .edu 學校信箱,一般大學都會在入學時提供學生信箱,這個 E-Mail 地址就可以用來驗證你的學生身份。前往申請網址,然後輸入你的Dropbox帳號、密碼,就會看到以下畫面。

申請網址:https://www.dropbox.com/edu

2010-10-01-[19]

2. 接著填入你的學校信箱,按下 Send Email,如果沒有出現錯誤訊息的話,你應該會在信箱收到一封標題為「Dropbox – Verify your .edu email」的電子郵件,點擊信中連結就完成驗證了!

3. 如果你原先邀請的用戶已經到達上限,容量會固定在 10.25 GB,但透過驗證 .edu 信箱後可以提升至最大 18.3 GB,足足多了快一倍的容量喔!

2010-10-01-[18]

2010-10-01-[20]

你也是 Dropbox 的使用者嗎?同時具備學生身份嗎?趕緊去獲取這項福利吧!

上面介紹過將Dropbox容量提升到18.3GB,如果你還沒有去領這個優惠的話現在還來得及。早上又在高登大哥的噗浪看到Dropbox免費再送你768MB的訊息,應該是要補足上次18.25GB的容量使它成為19GB(過一陣子可能會再送1GB),只要你有Twitter及Facebook帳號,就可參加這次活動。

如何獲取額外空間?

1. 登入你的Dropbox帳號(如果沒有,可以註冊一個),然後進入活動頁面:https://www.dropbox.com/free ,這裡有四個可以額外增加空間的獎勵,每完成一項提昇 128 MB。這四個任務分別是:

  • 讓Dropbox連結你的Twitter帳號
  • 讓Dropbox連結你的Facebook帳號
  • 追蹤@Dropbox的Twitter訊息
  • 以及告訴我們為什麼你喜歡Dropbox?

Dropbox - Get extra space free!

理由的地方只要填入字串就可以了,例如 fast, stable and reliable. 之類的,這待會可能會需要發佈到你的塗鴉牆和Twitter裡,所以不要亂填比較好。

Tell us why you love Dropbox

當四個任務都完成後,重新整理頁面會再出現兩個獎勵,分別是把訊息發佈到你的Facebook以及Twitter帳號。只要點擊 Post on Facebook 和 Post on Twitter 就完成了,很方便。

將訊息發佈到Facebook & Twitter

完成後會出現 Space increased 的通知訊息,你就可以看到 Dropbox 空間變成 19 GB(如果你先前的獎勵都有獲取的話,這是目前最大的免費帳戶空間)。

增加為 19.0GB 容量

還沒開始使用 Dropbox 嗎?這也太落伍了吧?趕快去註冊一個帳號囉!

[IOS应用]Kik-手机IM如何获得爆炸式增长

在APP STORE中,你可以看到各种手机IM,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发短信,不用钱,吸引了不少用户,最近这类应用中出现了一匹黑马,KIK,在短短的15天之内,就达到百万级的用户数,是什么让它比twitter和facebook的增长速度还要快??

下面是来自互联网的那点事 的介绍:http://www.alibuybuy.com/27415.html

Kik:用手机IM“杀死短信”

360与QQ大战硝烟将散,也许最应该庆幸的是手机用户:幸亏手机上没有这种垄断,否则双方竞相在手机上弹窗———那可比电脑上战斗更骚扰人。为了有备无患,手机上我们还是选择一款好用又和谐的即时通讯软件吧。今天我们聊聊野蛮生长的kik Messenger。

15天百万用户刷新纪录

历数互联网最近几年最流行的服务增长速度:用户数从零到一百万,Twitter用了两年;Foursquare用了一年;Facebook用了九个月。我们今天要介绍的Kik Messenger刚刚打破了这一纪录:10月21日发布的这款小程序,用了15天就达到一百万用户(这个速度当然不能跟扣扣保镖比了,不过人家可是白手起家)。

Kik Messenger是一家加拿大公司开发的手机端即时通讯程序,支持iPhone、谷歌Android和黑莓三个手机平台。据说,最初他们想开发一款音乐交流应用,但是后来发现短消息功能更酷更让人需要,于是果断转身,剪裁掉大量规划中的功能,迅速上线刷新了互联网纪录。

Kik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病毒式营销原理,在安装程序后,它会自动扫描手机通讯录,如果有朋友也注册了这个服务,它就会提示使用者将这个朋友加入好友名单。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其用户规模就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对方已阅读”功能贴心

尽管支持智能手机三大平台,下载Kik后的步骤倒是大同小异。启动应用,为自己起一个用户名,设置密码;再起一个ID(注意这个跟用户名不同,用户名是显示给大家看的,ID只有登录时有用,跟别人不能重合),输入一个验证邮箱,就可以了。

第一次用ID和密码登录Kik,会略微花一些时间,因为程序在扫描通讯录,比对是否有朋友也使用通讯录中的邮箱登记了Kik服务。登录之后的界面十分简洁,主体是联系人列表,左上方是删除联系人操作按钮,右上方是撰写新消息,左下方为Kik通讯录,右下方是程序设置。

创新之处在于,每一条自己发出的消息旁边,都有一个打了对勾的字母。一共有三种字母,表明你发出信息的三种状态:S表示你的信息已发送出去,D表示对方已接收,R表示对方已阅读。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却使Kik一举突破了绝大多数即时通讯和短信类产品多年以来的限制。

Kik支持电话的推送功能,所以有人来消息后可以像标准短信一样显示在电话上,不用担心漏看消息。而在设置中,可以通过短信、Email和Twitter告诉朋友自己开通了Kik服务,这大概也是它对SNS营销的一个成功应用。至于它能否像其CEO制定的目标一样“杀死短信”?互联网本来就是个盛产奇迹的地方。

来源:新京报 阳淼

FROM http://www.alibuybuy.com/27415.html

[云计算]国内云存储/网盘的各路群雄

如今云计算大行其道,在中国唯一推广得最多的云计算应用应该就是云存储了,也就是网盘,如今叫做同步了..呵呵,我自己就是DROPBOX的忠实用户,一直离不开它,知道现在也没有让我发现可以代替它的服务,不管是体验还是质感…当然我自己用的相关服务也有不少,115网盘,微盘,数据银行,金山快盘等等…其中个人比较看好的是数据银行了.在同步这项上算是最接近DROPBOX的了,而我也因为曾经用数据银行外链发过一个DOTA的版本转换工具,从而带来了大量了积分,于是用积分换了VIP和扩容…(直到现在每天还有积分入账..)..虽然DROPBOX需要修改HOSTS来翻墙,但是我还是觉得别无二选, 可能过不了多久,数据银行就能更好了..哈哈,不管怎么样身在国内,背后有华为的公司优势还是很多的哈

下面来自同步控对于目前国内云存储的介绍:http://www.syncoo.com/domestic-cloud-storage-big-seven-4212.htm

当近期整个国内业界都在为腾讯大战360事件引发的安全危机或震惊、或兴奋、或扼腕、或嗤之以鼻之际,另一个领域的战役已经悄然在排兵布阵。巧的是,此次“3Q事件”的对垒双方也赫然出现在了参战者之列——那就是来自国内云存储领域的七雄争霸。

在此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存储的概念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云存储(Cloud Storage)”承担着最底层以服务形式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上层的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云存储通常由具有完备数据中心设施的第三方提供。企业用户和个人将数据托管给第三方,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形式对数据进行按需存取操作。简单说来,可以理解为延伸出来的、有人替你打理的在线存储空间。

实际上,云存储的概念虽然是近两年提出的,但其实际应用早在10多年前便已随着基于互联网的 Email 系统而开始(最早由 Hotmail 提出这一概念,如今 Gmail 成了这一领域的象征)。Web2.0 引爆的种种热门的服务,从 Google Docs 文档到 Evernote 笔记,从 Facebook 关系到 Twitter 话唠,也都是建立在云存储的机制之上。可以说,不是每个网民都知道云存储的存在,但至少有八成网民已经生活在了云端

对用户而言,云存储的优势主要在于:1、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不必承担多余的开销,有效降低成本。2、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设施或配备专人负责维护,减少管理难度。3、将常见的数据复制、备份、服务器扩容等工作交由第三方执行,从而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4、快速部署配置,随时扩展增减,更加灵活可控。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拓展,CDN内容分发、P2P、数据压缩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完善,云存储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在商业前景方面,以“用户创造内容”和“分享”为精神的 Web2.0 推动了全网域用户对在线服务的认知,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也已从中获取甜头,并成为了样本范例。无怪乎,云存储一时成为了业界眼中的香饽饽、新的业务增长点

IT 市场咨询公司 Springboard Research 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中国云存储服务报告(China Cloud Storage Services Report)》中显示,在未来的5年,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03%。Springboard 认为,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将由 2009 年的 605 万美元快速增长至 2014 年的 2.1 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每月每 GB 的存储服务价格将持续下降,但是云存储市场的总采用量的增长幅度更为迅猛,这将推动云存储市场整体规模在未来 5 年内的快速上扬。”

联想是国内较早提供云存储服务的知名企业,但其业务主限于商用。国内的个人用户更多地使用国外的免费工具,如 Dropbox、SugarSync、Windows Live Mesh。而在今年5月,随着最负盛名的云存储工具 Dropbox 获得功夫墙荣誉认证而在国内无法访问,沉寂多时、蠢蠢欲动的国内 IT 行业终于按耐不住,纷纷抢在了这一时点开始爆发。接下来的半年,纷至沓来的各类云存储服务势如破竹,一时多少豪杰,乱花渐欲迷人眼。

在此,我简单地就我对行业的了解及个人的观点,谈谈国内云存储领域七大代表行业的争霸态势

一、以传统硬件制造商为主导,代表:华为(数据银行 DBank

华为是国内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范围已遍布全球。就其现有资源来看,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备的硬件支持绝对是其挺进云存储领域的资本,也是令其他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资源。华为的既有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推广能力和阔绰的空间容量(如果他愿意,每个免费用户区区几十个G的初始空间完全不在话下)。

但同时,如何提升商业运作能力,如何面对普通大众消费市场推出体验优秀的产品,以及如何将自身的硬件优势逐步向软件方面拓展,是华为接下来必须着力提升的。

二、以门户网站巨头为主导,代表:新浪(微盘

在抓住时机切入行业热点方面,新浪的脚步始终领先于其他门户。微博的成功再一次见证了当年博客推出时的辉煌,开发者开放平台(Sina App Engine)微博开放平台的双重推动又让其胃口进一步大增。在此基础上,新浪推出云存储工具“微盘”,既是对自身开放平台底层架构的完善,也是吸引开发者入驻和提高普通用户黏性的利器。

凭借与新浪微博的良好支持(使用微盘分享文件给微博好友,具有病毒效应,且能提高粉丝数量),微盘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不少微博用户的眼球,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也一路蹿升。无关乎有其他云存储工具的朋友感叹,“在微博上向新浪发起狙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微盘的功能仍显薄弱(但看得出在快速迭代),在业务型台上也较为依赖微博的影响力。后续新浪将如何推广,使其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新业务,将是一步值得跨出的步子。

三、以云端化的传统应用工具为主导,代表:金山(快盘

曾是国人骄傲的金山 WPS 近几年一直在寻求业务的突破和转型,在引入 WPS 在线办公空间的概念后,已先于竞争对手微软成为了自身集成云端化的在线办公协作工具。几乎与华为 DBank 同期出道的快盘,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先后推出了 PC版、Android版、iPad版、便携版等,产品线拓展得最快也最全。

但金山毕竟是一家做应用软件起家的公司,迈向在线领域既无硬件设备的积累,也无巨头手中的资源,面对的营收压力也高于上述二者。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行业中以“小”搏“大”,是快盘需要突破的一大难点。或许正如金山一贯的战略,国内主推免费优质的服务,而主要将盈利寄托于国外市场?

四、以网络在线存储空间为主导,代表:115网盘(优蛋

按理说各家纷纷涌入云存储,动的是这些本身从事在线存储业务的项目的地盘,因此他们最该是不能坐视不管的。于是,国内铁杆用户数颇多的 115 网盘高调宣布,将在后续加入文件同步功能,加入这场卧榻之侧的战役。

类似 115 这样的在线存储服务,自身向同步、云存储拓展几乎是水到渠成不需多费力的事情,其自身的业务形态和技术已具有先发优势,加之手中已经掌握的一大批注册用户资源,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毕竟是独立运作的中小型团队,尽管手中产品已经成型,但在巨头纷纷介入之际,如何与巨头们正面抗衡,仍让人为其捏一把汗。说到底还是如何以小搏大的问题。或许,与巨头展开合作是一条出路?

五、以下载工具为主导,代表:迅雷(随身盘)、FlashGet(袋鼠

下载工具的突然乱入,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本身从事的业务与大容量文件存储、多人多线程传输、虚拟化、资源分享相关,又已经具备了占据大量用户终端的客户端,推广起来顺水推舟即可。

但以“下载”和“分享”功能打入用户心智模型的工具,如何在推广“数据存储”时给用户以安全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谁都不想让自己的隐私数据被他人下载剽去)。至于与巨头们的较量么,倒不必过虑,紧密结合目前占领的资源交换分享市场,牢牢抓住目标用户的需求,兴许能在巨头们无法或不屑涉及的缝隙里活得足够滋润。

六、以安全工具为主导,代表:360(云盘)

以“安全”为品牌核心价值的 360,一路高唱凯歌地不断进军杀毒、导航、浏览器、软件管家等领域,市场占有量节节攀升。似乎打着“安全”和“免费”的旗号,做什么都是畅行无阻一路绿灯。因此,当 360 要掺和云存储,我们自然会想到,其宣传推广的手腕无异于“安全的数据存储备份”云云。

目前云盘的身影尚未出现,密盘却已先行杀到。后续 360 的产品线将如何演变,是密盘摇身一变的华丽转身,还是双“盘”齐下的并驾齐驱,我们拭目以待。

然而或许令 360 和周鸿祎都措手不及的是,此次“3Q”大战算是彻底撼动了 360 得以俘获用户的根基,用户开始质疑其安全,遂也将这种恐慌蔓延至所有国产工具行列。在这个节骨眼,打算出一款高度强调用户隐私与加密安全的产品,有多少用户能够买 360 的账?

七、以垄断 IM 工具为主导,不用代表,就是:腾讯QQ

无需过多解释,腾讯的扩张手段一向为业界诟病,让创业者唏嘘。自身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同时 QQ 硬盘、离线传输、文件中转站等工具服务已经全部到位,虽尚未公然昭告天下其进军云存储的消息,但狼子野心基本上也算板上钉钉,业内默认了。

对于腾讯进军云存储,我实在罗列不出什么反对理由或是明显弊端。这或许就是企鹅巨人的可怕之处,这场游戏尚未登场的幕后BOSS。

以上是我就现阶段云存储领域的业态分布情况进行的简单梳理点评。相信后续还将有更多其他领域和业务形态的产品涌入进来。

有竞争才会有活力,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很希望看到各家使出浑身解数提升产品、争取用户、活跃市场。同时,我也认为云存储这一行业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雄厚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广泛的渠道和已成气候的用户规模是这一行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尽管当下风起云涌诸侯争霸,但最终,我相信那会是一个寡头称雄、赢家通吃的天下。

(作者:同步控 XDash ,原载地址。本文为 ifanr 专稿。转载需保留完整作者信息)

[推荐]PIP.IO: 新型的聚合社交化平台

SNS的产品多如牛毛,或许你也在寻找一个可以把你使用过的社交服务聚合在一起的东西, PIP.IO就是这么一个玩意了, 它不仅仅是一个聚合平台,同时在聚合平台上建立了一个它自己独有的平台,整体感觉很不错, 界面设计很像IPAD应用,哈哈, 首次使用的时候激活墙外服务需要翻墙, 之后再登录就不用翻墙了..不过可想而知,PIP.IO被墙也是迟早的事情..由于它的独特特性和中国的特殊需要,现在PIP.IO上面基本都是中文使用者…最近访问量剧增使得服务器有点慢了..PIP.IO的创始人是个美籍华人~

下面是来自SHOWWEB2.0的介绍:http://www.showeb20.com/?p=3010

5141943659 e8730b6c17 Pip.io: 聚合社交化平台的网络应用程序  By Web2.0 盗盗

Pip.io 是一款能够绑定聚合多款第三方社会化网站的应用程序,同时本身具备社交关系的建立。

Pip.io 是一款能够绑定并聚合多款第三方社会化网站在自己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它能够即时的追踪自己以及好友在互联网上几大主流社会化网站上的活动数据,并以最佳的阅读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不仅如此,Pip.io 原生的保留和还原了那些第三方社交网站的互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独立于这些第三方平台的社交体系。目前,Pip.io 支持绑定的App(社会化网站)包括:Media RSS、Twitter、Facebook、Google Buzz、Youtube等。

5142547462 022cd80083 z Pip.io: 聚合社交化平台的网络应用程序  By Web2.0 盗盗

从3月份开始关注 Pip.io 这款产品,历经了无数个版本更新以后,新版的 Pip.io 在我看来已经近乎完美,尤其是它信息流传输的畅通无阻以及其原生态的支持了各大主流社交平台的交互功能的特性。我对这款产品独有爱,曾经也先后在两个时间段里研究了 Pip.io的产品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我觉得可能更适合中国互联网用户玩弄的产品原型。我认为,Pip.io 相比于早期的Lifestream产品而言,其竞争力和优势的诉求点就在于它并不是一款完全依托于其他社会化交友网站存在着的工具,而是保持着其鲜明的Social的底线,并试图在其他SNS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生态系统;我认为,这将会成为Pip.io在未来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推荐]Evernote v4:速度明显提升 最佳知识管理工具

EVERNOTE 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知识管理工具,手机,电脑的客户端都很不错,我自己在电脑上喜欢使用CHROME的扩展, 其实是因为PC端的EVERNOTE确实效率不高, 现在V4来了,可能会改变你对EVERNOTE以往客户端的看法哦~

下文来自善用佳软的详细介绍 http://xbeta.info/evernote-win-v4.htm

Evernote Windows v4 已经出现在官网首页、官方博客了。这意味着原先“仅限官方论坛内部讨论”的禁令解除。所以,现在能更新本文,把Evernote 4的更多信息分享出来了。

引言:本文写给哪些读者

本文主要写给现有的Evernote用户,或者尽管认同Evernote却因为它运行太慢而放弃的读者。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基于 .Net 的 Evernote Windows v3.5 ,到基于 Native C++ 的 Evernote Windows v4 ,所带来的启动和运行速度明显提升。

对尚不了解 Evernote 的用户,请阅读入门简介定位分析等旧文。

对使用习惯与Evernote存在差异,且不想改变的用户,仍然推荐WizmyBaseCAWebSaverCintaNotesPKM2minipad2等软件。

Evernote windows v4 beta

最大亮点:Evernote 4 运行速度明显提升

衡量软件运行速度的标准,首先是用户的主观体验,是快或慢的感觉;其次是实测数据,虽为个例,但可参考。

xbeta的评价:
* 与v3.5相比,速度明显提升。
* 与其他软件相比,Evernote v4步入了软件大军的快速梯队。
* 与用户的配合方面,可以让用户不再关注和等待软件,而将心思放在所管理的信息及信息利用上。

黯然过客的评价:
最新的Evernote 4 Beta在速度和性能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Evernote 4 Beta的改进首先就是性能,包括启动时间、切换时间、低内存占用、搜索速度、笔记切换速度等等,可以说是有了质的变化……总体使用起来非常流畅。

电脑玩物的体验更加形象:
实际使用后的体验真的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就像一只大象变成一头猎豹……这不仅仅只是「喔!效能又提升了」而已,测试版的Evernote 4根本就变成了一款超级轻量级的免费云端笔记软件!……未来的Windows版Evernote将会非常快速、轻省、不耗资源!……笔记切换、功能开启等操作上更加流畅,这部份的速度升级幅度之大,会让我有一个错觉……

关于Evernote v4 的数据统计:
* 启动时间:v3.5 约 3s;v4 少于 1s。(xbeta的个人估计:2000条笔记,40M 数据库)
* 内存占用:v3.5 为 150+MB;v4 降至 20+MB。(异尘行者的统计:1000条笔记,300M 数据库)

界面更精致、屏幕空间利用率更高

以前的Evernote,包括菜单、图标、分割栏在内的界面元素体积都比较大,界面字体也比较大。从视觉效果来看,给人的感觉是“简单、易用、功能不多”。从实用的角度,留给编写、阅读笔记的有效空间并不多。某种意义上,屏幕空间利用率较低,与Evernote提升效率的定位也存在差异。

而 Evernote v4 给人全新的感觉。首先,菜单、工具栏图标、字体等绝大多数元素的尺寸明显降低。其次,菜单和工具栏创意性的合为一行 [1],过渡曲线也很漂亮。除了这些明显的改进之外,界面的多处细节也做了优化和调整。总之,在简洁的印象基础上,Evernote v4的界面增加了“专业、强大”的成份。

弃Net转Native C++:Evernote 4 改进关键

Evernote Windows v4 放弃了自V3.0开始采用的 .Net 平台,转向了效率更高的 Native C++ 平台。这是v4版本之所以能在性能方面大幅提升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Evernote先前几次重大变化是主动的,则这次转变只能说在 .Net 平台始终达不到性能要求后的应对之举。但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Evernote勇于大幅度更新、创新的做法,都令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Evernote Windows v4 要从.Net转向Native C++,开发人员给出3条原因

① .NET WPF存在严重的硬件兼性问题,而MS不能及时解决。
② .Net过高的CPU和内存占用,与Evernote定位于提高效率的概念不符。
③ 大量优秀而高效的程序表明,Native C++ 是更可靠的平台。

但笔者以为,核心因素仍然是第2条:即 .Net 的“低效”与 Evernote 定位的“高效”背道而弛。

关于 Evernote 4 的一些提醒

中文搜索问题已修正:v4 早期版本旧错生重犯——在搜索框键入“中文”(不加引号),实际上搜索含有“中”和“文”的条目——但最新版已修正。

简体中文界面:稍后发布。

保持升级:推荐到Tool->Options选中Update to pre-release version when available 和 Check for updates at launch这两个选项。

附:Evernote v4的主要改进

全面提速:
– 启动速度;
– 激活速度;
– 低内存占用;
– 更快搜索;
– 笔记之间更快切换;
– 用户界面反应速度更快。

全新并改进的用户界面:
– 充分利用屏幕空间
– 支持 Windows 跳转列表(Jump List ,限Windows 7)
– 提高用户界面的自定义化,比如菜单与工具栏是否合并为一行显示
– 新的搜索结果描述,可以隐藏
– 混合视图中更多排序选项
– 改善了对话框的视觉效果
– 更完善的响应日志
– 改进了对中文、日文、韩文搜索的支持
– 发行说明更易于阅读

全新的 clipper,支持富格式、附件:
– 支持 Internet Explorer 7, 8 , 9
– 支持 Outlook 中捕获邮件、日志、笔记、日历条目、通讯录
– Firefox (需更新笔记扩展)捕获同时进行标签、改名、和 file  [译注:不明白此项指什么]

编辑功能改进:
– 改进表格功能(添加、减少行和列)
– 更多文字颜色
– 改进了字体支持
– 改进了表格内的键盘导航
– 改进了对列表、编号列表的支持

增加了地理信息
– 自动发现地理信息(限Windows 7)

打印
– 打印的头信息增加了可配置性
– 格式更佳


[1]: 是否合并为一行显示,可自行设定。Tools → Options → General → Show standard windows menu 。

FROM: http://xbeta.info/evernote-win-v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