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 年,该如何重装 Windows 系统

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的计算机都是 Windows 系统的,而早年电脑遇到中病毒、系统问题、无法启动等问题时,由于重装系统简单粗暴,无论懂不懂的人都会说上一句「是不是要重装系统了?」似乎这是拯救电脑的一剂灵药。

少数派

在 Windows 上重装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实用性极强的一个技能,但重装系统意味着清空电脑(实际上是 C 盘),对小白而言,他们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往往会向身边的高手或是电脑店求救。我们作为「小白身边的高手」自然也应当学会重装系统这个基础技能。

U 盘安装、PE 安装、GHOST……这么多种重装方法,其实只要掌握一到两种就足够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方法已经有一部分失效了。比如 Windows 镜像已经超过了 4 个 GB,最适合安装 PE 的 FAT32 U 盘已经放不下这么大的镜像文件了,曾经非常方便的 GHOST 还原已经无法在 Win 10 上使用。那么,2019 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重装系统呢?

本文的重点是对几种常见的装系统方式进行评价,淘汰过时的方法,并筛选出最适合普通用户的重装方法。我会介绍微软提供的方案、传统的镜像安装法、使用 PE 安装的两种方法、不再适用的 GHOST。也会对 PE 选择、镜像下载、驱动准备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重装系统的具体步骤大同小异,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大量教程,本文仅做步骤提要。

▍微软官方推荐:系统重装流程

其实开头提到的那么多重装系统方法都是在 Windows 2000、Windows XP 时代就在用的,而 2000、XP 这些系统本身的还原功能并不完善,只能依靠 GHOST 之类的工具进行完整备份。

到了 2019 年,Windows 7 都已经停止支持了,Windows 10 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微软在 Windows 10 中提供了很多还原系统的方法,你可以把微软官网的 Windows 10 中的恢复选项这篇文章收藏下来,如果将来出现了问题,可以按照这张表查询,根据文中详细的解决方法来处理。

系统恢复建议 / 来源 Microsoft.com

微软给的建议非常实用。这里来讲讲我觉得最实用的 3 个操作:系统还原点还原、重置电脑、使用安装介质重新安装

▍系统还原点:简单修复

推荐指数:★★★★☆

特点:简单修复软件引发的问题,手动创建还原点以备不时之需。

「系统还原点」是目前最方便的 Windows 系统还原方式。我习惯在安装完系统和常用软件后创建一次还原点。将来出现不可挽回的问题时可以直接还原到最干净的状态。同时适合用来还原一些软件安装带来的错误。

系统还原点会在安装软件后自动创建,所以多数情况下无需手动操作。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创建系统还原点。

手动创建系统还原点的操作如下:

  1. 打开控制面板(按下 Win + R,输入 control)。
  2. 在控制面板搜索「恢复」。
  3. 进入「恢复 – 配置系统还原」,进入「系统属性」界面。
  4. 点击「创建」,输入还原点名称,稍等片刻就创建完毕了。

系统还原点操作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你可以重复 1-3 步骤,在「系统属性」界面选择「系统还原」,它会建议你还原到安装软件之前的状态。或者「选择另一还原点」来手动选择你之前手动备份的还原点。

系统还原

系统还原点可以解决部分由于安装不适合的软件出现的问题。如果电脑蓝屏且重启失败多次,Windows 会在重启过程中尝试读取还原点,试图恢复到安装这个软件之前的状态,如果能够进入系统则不会有任何提示,只是启动时间稍长一些。所以这是一个相当省心的功能,能在用户不知不觉中修复由软件引起的问题。

但系统默认留给还原点的空间非常小(C 盘空间的 2%),所以一般只能记录安装 1-2 个软件安装的还原点,如果一次安装太多软件就没有办法恢复了。你可以在「系统属性」中进行「配置」,适当调大一些保留空间。

如果电脑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无法靠还原点来解决,就需要用到「重置电脑」操作了。

▍重置电脑:初始化系统

推荐指数:★★★☆☆

特点:修复系统问题,还原大部分错误操作,没有 U 盘时可用,操作最简单方便。

Windows 自带的「重置电脑」功能几乎等同于重装系统,而且它能够让用户选择是否保留文件。很适合我们推荐给小白用户使用。

需要用到重置电脑的情况有两种——能进系统、不能进系统。

  1. 如果能够正常进入系统,你可以在「设置 – 安全和更新 – 恢复」中找到「重置此电脑」,点击「开始」即可重置电脑。

重置此电脑

  1. 如果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只要在启动时连续按下 F8,就可以进入 WinRE 界面。在 Win RE 界面中「选择其他选项 – 疑难解答 – 重置此电脑」,也可以进入重置页面。

系统启动时的重置页面

在重置前,系统会提示你是否保留文件,无论选择是和否,这里的「文件」只是 C 盘 Users 目录下的文件,而不影响其他盘中的文件。但是驱动、设置、软件都将被全部删除

所以当有人向你求助时,告诉他这些简单的步骤,就可以让他完成重装系统了。在重装后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桌面上的文件不见了。没关系,只要选了「保留文件」,桌面上的文件都会保留在 C:\Users\用户名\Desktop 目录中,重新找到它们即可。

不过要说明的是,重置并不能 100% 解决所有问题,重置可以把用户安装的软件清空,但无法解决系统方面的问题。

▍介质重装:官方工具重装

推荐指数:★★☆☆☆

特点:适合远程辅助其他用户重装系统,不需要太多电脑知识也能实现。但下载速度太慢实用性较低。

由于 Windows 自带的「恢复驱动器」使用率很低,很多人也并没有备份系统的意识。所以这里只讲最极端的情况,对应的是表格中的「你的电脑无法启动,恢复驱动器尚未创建,并且重置电脑不起作用」。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更彻底的 U 盘安装法了,这相当于全新安装一个 Windows 系统。U 盘安装法会清空 C 盘,无法保留 Users 目录下的文件。但不会影响其他盘中的文件。

注:微软为了完整概括所有安装方式(包括 DVD 光盘、U 盘、移动硬盘等),所以翻译为「安装介质」,实际上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 U 盘安装。

你需要准备另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 PC 和一个 8 GB 以上的空白 U 盘。需要先制作一个系统安装 U 盘。

  1. 首先在另一台 PC 上插入这个 U 盘。
  2. 进入Windows 10 官方下载页面,下载介质创建工具,运行。
  3. 依次选择「为另一台电脑创建安装介质 – 语言 – 系统版本 – 体系结构(64 位或 32 位)」。
  4. 选择完成,等待系统安装 U 盘制作完毕。

关注少数派,在后台回复「重装」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U 盘制作完毕后,把 U 盘插到出问题的电脑上,启动电脑,进入安装系统界面。不同品牌的电脑可能需要在第一步之前按下 F2 或 F12 进入 BIOS,调整启动项顺序,使其进入系统安装界面。之后只要按照正常的系统安装流程即可完成安装。

这个方法步骤并不复杂,但有个明显的缺点是「速度慢」,按微软官方工具的下载速度可能要下载一天一夜。所以如果遇到了需要完整重装的情况,我更推荐在其他地方直接下载完整的系统镜像,然后自己做一个系统安装 U 盘。

▍传统方法:完整镜像重装法

Windows 7 流行时,常见的装系统方法是利用 UltraISO(软碟通)将系统镜像包括启动项一起写入 U 盘,它做的事情其实和官方安装工具是类似的,也是让 U 盘成为一个启动盘,然后通过 U 盘直接安装系统。这套流程同样可以套用在 Windows 10 上。

▍下载系统原版镜像

小知识:「纯净版」系统镜像并不纯净

由于微软不直接提供 Windows 的镜像给大众用户下载,即便是开发者也需要 加入 MSDN 订阅 才能下载到这些镜像。

关注少数派,在后台回复「重装」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国内早年曾流行很多所谓的「纯净版」「深度优化版」的 Windows 镜像,它们往往会在系统中预装一些软件。部分居心不良者会在镜像中顺便捆绑一些流氓软件,甚至是埋下难以检测的系统级病毒,让电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肉鸡。好在这些情况在近些年逐渐减少,只有一些电脑店还在使用这种不安全的一键还原镜像。

建议在 MSDN I tell you 和 TechBench 下载到干净的 Windows 10 原版镜像。避免在所谓的下载站中下载「纯净版」之类的系统镜像。

目前 Windows 10 分为消费者版(Consumer Editions)和企业版(Business Editions),两者的区别其实不大。都包含有「专业版」和「教育版」,前者多了一个「家庭版」,后者多了一个「企业版」。建议选择安装专业版,所以任选其一即可。

下载完镜像后,建议在 CMD 中输入这条命令,校验一次镜像的 SHA1 码,确认镜像下载完整了,这一步相当重要。

Get-FileHash 文件路径 -Algorithm SHA1| Format-List

例如检查 D:\System-iso\Windows10_1703.iso 文件,可以输入 Get-FileHash D:\System-iso\Windows10_1703.iso -Algorithm SHA1| Format-List,如果 SHA1 码和网站提供的一致,说明这个镜像的完整性没有问题。

有了原版系统的完整镜像,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安装这个镜像了。

▍镜像重装:利用 U 盘 + UltraISO 重装

推荐指数:★★★★☆

特点:传统方法,通用性强,适合手边常备空 U 盘、偶尔需要重装系统的用户使用。

你可以通过 UltraISO 将下载到的系统镜像写入 U 盘,再通过 U 盘安装。这个操作在许多地方有详细教程,这里简单提一下。

  1. 首先下载 UltraISO 并安装。
  2. 在 UltraISO 中选择「文件 – 打开」之前下载好的 ISO 镜像。
  3. 在 UltraISO 中选择「启动 – 写入硬盘映像」。
  4. 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 U 盘,「格式化」后点击「写入」,等待 U 盘写完即可。

UltraISO 写入镜像

制作完 U 盘后,和上面官方工具重装部分一样。重启电脑后从 U 盘中启动,自动跳转到 Windows 的安装界面进行安装。

▍最佳推荐:U 盘 PE 安装法

Windows PE 是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可以用来安装、部署和修复桌面版系统。目前安装系统最方便的方法是在 U 盘中安装一个 PE 系统,再通过 PE 安装系统镜像。 这样你不仅可以安装各种版本的 Windows 镜像,避免了反复写入 U 盘的麻烦,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和界面对系统进行分区、优化等操作。

目前最常见的用法是将 PE 装在 U 盘中,这样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工具箱,可以及时把电脑中的文件备份出来。当然你也可以把 PE 装进电脑,这样维护系统时就不需要使用 U 盘了。

▍首先选择一个 PE 系统

题外话:国产 PE 系统现状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 PE 系统可选,但做 PE 系统通常是公益行为,在付出劳动之余很难获得收益。

所以一些国内 PE 会选择修改系统主页,甚至预装某些安装软件。比如大白菜、老毛桃、电脑店等几个 PE 系统均被发现有修改主页、安装 360 等行为。尽管一部分注明了「赞助」等字样,开发人员做这些工作也确实不易。但作为普通用户,使用它们安装系统实在无法让人放心。

在一众 PE 系统中,我比较推荐的是 微 PE 工具箱,他们在官网明确承诺「不会做出任何强制设置主页、强制捆绑安装软件的行为」,盈利模式则通过销售 Windows 维护盘、macOS 维护盘、数码维修工具包等。而且在国内的口碑非常好,令人放心。

关注少数派,在后台回复「重装」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多数 PE 系统都有一个简单快捷的安装器,只要插上 U 盘,打开安装器进行安装即可。以微 PE 为例,打开安装器后选择安装在 U 盘的图标,就可以一键安装进 U 盘了。

这里有一步需要注意,建议选择 U 盘格式为 exFAT。因为 Windows 10 自带了对 exFAT 格式的支持,而且 Windows 10 的镜像已经超过了 4GB,无法放入 FAT32 格式的 U 盘中。

但如果需要考虑为老机器装机,则选择 FAT32 格式,避免老设备在安装完系统后无法读取 U 盘内容(Win 7、XP 均需要安装 exFAT 驱动)。

如果你信不过别人做好的 PE,你还可以用 AOMEI PE Builder 来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 PE 系统。最终实现的效果是类似的。

接下来介绍 PE 中两种的系统安装方法,方法一仅适合 Windows 8.1 和 10 使用,方法二更通用。

▍PE 重装:直接安装原版系统

推荐指数:★★★★★

特点:安装 Windows 8.1 以上系统时最方便,只需要镜像和 PE 即可一键安装,不需要记住复杂的步骤。

Windows 10 和 Windows 7 在镜像方面有一个主要区别。Windows 7 必须通过 UltraISO 之类的工具才能安装,而 Windows 10 的 ISO 镜像则可以直接打开运行。

在 PE 中,你可以通过直接运行 ISO 文件的方式安装系统。

  1. 在 PE 系统中,右键 ISO 文件,选择挂载。
  2. 在新出现的驱动器中,找到 setup.exe,直接运行。
  3. 选择「现在安装」,然后就是正常的系统安装流程了。

这个操作相当省心,实现的效果和上面费老半天劲用 UltralISO 做启动 U 盘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也是目前最推荐的安装 Windows 10 的方法。

直接运行安装程序

注: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图文介绍,微 PE 良心地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重装系统教程供所有人查看,你可以在 微 PE 官网说明书 查看。

▍CGI 重装:安装任意系统

推荐指数:★★★★★

特点:安装系统最灵活的方式,不仅支持新老系统版本的 ISO、WIM,还能支持较老的 GHO 文件。

第二种方法是借助 PE 中的 CGI 备份还原工具。

  1. 首先用上面的方法下载原版系统的 ISO 镜像,把镜像放进 U 盘。
  2. 进入 PE 系统,打开 CGI 备份还原工具。
  3. 选择「还原分区」。
  4. 设置「目标分区」,也就是你需要装系统的盘,这里的盘符可能和原先系统中有不同,需要注意识别。
  5. 选择 ISO 镜像文件,此时会让你选择镜像版本,比如「Windows 10 专业版」,点击「执行」。
  6. 最后确认即可。

这套操作非常简单,你只需要保证 PE 中内置了 CGI 工具、镜像本身没有问题,就能够正常安装系统。

关于 CGI 更多的具体操作,你可以在 这个链接 看到更详细的图文介绍。

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如今 Windows 10 系统镜像超过 4 GB,无法将镜像完整放进 FAT32 格式的 U 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打开 ISO 镜像,把其中 sources 目录下的 install.wim 文件单独复制到 U 盘中,接下来的操作流程是一样的,在第 5 步中选择 WIM 文件即可。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制作 exFAT 格式的 PE 维护盘。

▍准备驱动:SDI Snappy 一键式管理驱动

我发现许多教程中没有提到驱动问题,因为 Windows 10 内置了网卡驱动等基础驱动,保证在安装完系统的第一时间能够连接网络下载其他驱动。但 Windows 7 和它之前的系统是没有驱动的,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至少准备一个网卡驱动,避免出现装完系统却无法上网的尴尬场面。

而国内的驱动安装工具鱼龙混杂,甚至找不出一款省心好用的。尤其是驱动人生、驱动精灵,不仅附赠全家桶,还有几率安装不兼容的驱动导致电脑蓝屏、无限重启等问题,不推荐任何人使用。

这里推荐一款驱动自动检测安装工具 SDI Snappy,SDI Snappy 可以自动检测电脑中缺少的驱动,然后自动下载,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告知用户,让用户选择是否安装,整个流程都是可控的。

它提供了两种绿色驱动包:SDI Full 和 SDI Lite。前者 SDI Full 包含了 14.6 GB 的驱动,几乎无所不包,一些连官网都已经消失了的硬件驱动都能在这个驱动包中找到。后者 SDI Lite 是仅有 5MB 的基础款,推荐下载 SDI Lite 版本。当然你也可以下一份 SDI Full 以备不时之需,Windows 10 也能使用。

初次使用 SDI Lite 版时,它会让你选择「下载全部驱动、仅下载网卡驱动、仅下载目录」。你可以用它预先下载所有的网卡驱动(556 MB),然后将整个文件夹放进 U 盘备用。

▍GHOST:不再适用的老方法

推荐指数:★☆☆☆☆

特点:不适用于最新的系统,较老的系统也不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安装。

相信有很多人见过这个蓝灰色调的界面,这是一款称得上「古老」的系统备份还原工具:GHOST。

GHOST 曾经活跃在各大网站、论坛、电脑维修店中,它可以对系统进行完整备份和还原。只要有人分享了一份 GHO 文件,每个人都能下载这份文件并安装到自己的机器上。几乎每个电脑维修店都会准备几个带有装机软件的 GHO 光盘。

但在 Windows 8 之后,GHOST 在备份和还原期间频频出现问题,图中这款最经典的 GHOST v11 甚至不支持目前流行的 GPT 磁盘。到了 Windows 10 时代,GHOST 的兼容性更是断崖式下跌,即使能够还原成功,系统仍然会很不稳定。

对 Windows 10 而言,GHOST 已经老了。即便赛门铁克(Symantec)推出了新的诺顿 GHOST 15 ,界面也完全不同,几乎是另一款软件了,而且同样不支持 Windows 10。如果你仍然在用 Windows 7 或更老的版本,GHOST 的 GHO 文件也早已停止更新了,无法保证是原版系统,并不推荐。

2019 年,是时候和 GHOST 说再见了。

▍总结

本文给出了 7 种重装 Windows 系统的相关方法以及对它们的评价,我整理了一份表格,让大家更直观地对比这些方法的优劣,最推荐的两个方法无疑是通过 PE 和 CGI 来实现重装系统。

当然,还有其他安装系统的方法本文没有提及。比如 PE 中还有 NT6、Windows 安装器等安装方法,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其实这些方法大同小异,只是操作、步骤略有不同,已经把重装系统这个操作简化到动动鼠标就能完成的程度了。

可以发现,重装系统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网上有很多重装系统的教程确实做到了手把手教学,恨不得把重装过程中的每一张图都贴出来。而这些安装方法是否有效、适合哪种情况、有哪些优劣却并没有讲的很明白。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对安装 Windows 的方法能有更全面的认识,能够做到对症下药。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MVoPm–ehV3bN9DT6oTiSw

如何制作 Yosemite 安装 U 盘

Yosemite 正式发布了,已经可以通过 App Store 下载,不过在下载完5.17GB 的安装包以后不忙急着安装,可以先制作一个 Yosemite 的安装 U盘,因为安装包在更新完系统以后会完自动删除。

200

应用程序 – Yosemite 安装包

准备一个8GB 的 U盘,用「应用程序 – 实用工具 – 磁盘工具」格式化成「Mac OS X 扩展」格式,并将盘符命名为「Untitled」,盘符名称和下面的命令行是对应的,如果你使用其他盘符名称需要对应修改命令行中的盘符名称。

打开「应用程序 – 实用工具 – 终端」,复制粘贴输入以下命令:

sudo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Contents/Resources/createinstallmedia --volume /Volumes/Untitled --applicationpath /Applications/Install\ OS\ X\ Yosemite.app --nointeraction

执行命令前会提示你输入账户密码,密码不会显示,输入完成后直接 return即可。

10

Yosemite U盘制作终端显示1

接下来耐心等待,直到「终端」程序界面中提示已经「Done」完成制作。

100

Yosemite U盘制作终端显示2

如果你觉得命令行的方式有点麻烦,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下载专门制作安装 U盘的Diskmakerx 工具,安装后用它来制作,当然前提也是你的 Yosemite 安装包已经下载好了。

300

From:http://www.jianshu.com/p/76bc024e9989

从 Windows 到 Mac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一个操作系统换到另一个操作系统要做出的最大的改变就是使用习惯,大到工作中用到的各种专业软件,小到顺手的小工具甚至输入法都需要时间去消化,迎面而来的是那种陌生和新鲜之间的纠结。主流的应用需求在两个系统中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解决方案,学习成本和软件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因为有功能上的需求做参照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反而是 Windows 和 OS X 的差异需要从左脑模式切换到右脑模式的来重新思考。

应用程序

Dock 栏是OS X 的标志性设计,兼具了 Windows 中「开始菜单」和「任务栏」两者的功能。它除了显示常驻在此的应用图标,也会显示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应用图标。

通过点击Dock 栏上的程序图标就能快速启动应用程序, 除了系统默认放置在Dock 上的常用程序和正在使用的程序,其他所有安装好的程序则集中放在 Launchpad 中( Dock 上默认的第二个火箭图标就是),按住 Command ⌘ 键点击 Dock 上的程序图标,将直接跳转到 Finder (Finder 类似于 Windows 中的资源管理器)的应用程序窗口。

如果你需要将某个应用常驻 Dock 栏,通常的做法是手动将其拖拽到 Dock 栏上,或者是在其运行状态下勾选右键菜单中的「在 Dock 上保留」。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曾经手动移动过 Dock 上的某个图标的位置,Mac 会聪明的“自作主张”将其设为「在 Dock 上保留」。

Apple 和Windows 徽标

屏幕左上角的OS X 苹果图标对应的系统菜单和位于屏幕左下角的Windows 窗口图标对应的开始菜单看上去都有点从这里开始的意思,不过两者的定位不太一样。

Windows 的开始菜单基本上是所有应用的入口,而 OS X 的 Apple图标 只包含了关机重启、系统偏好设置、软件更新等很少的几项。

OS X 的 Apple图标所处的位置同时也是菜单栏的位置,在Mac系统中,只在屏幕上方设置了一个菜单栏,用于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程序。如果程序切换了,菜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之不同的Windows系统中,每个程序的菜单栏则是在各自的程序界面窗口中。

程序窗口

当你在Windows 系统中点击最大化按钮时,当前窗口会占据整个屏幕。在OS X系统中,相对应的按钮是左上角的绿色圆点,点击这个按钮会根据内容缩放到最佳尺寸,但不一定是全屏。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你可以点击当前窗口右上角的红色X框来退出程序。但在OS X系统中点击相应的按键──左上角的红色圆点──你只是关闭了窗口,而没有退出程序。如果要退出程序,你必须在最左边的菜单栏中选择Quit指令,或者按command+Q键。

Windows中多个窗口运行时,正在操作的窗口通常被称为「当前窗口」,会以高亮的形式显示并处于层叠位置的最上面。当用户需要对其他「非当前窗口」进行操作时,则必须进行窗口状态的切换才行。而在 OS X 中,「当前窗口」和「非当前窗口」的概念依然存在,不过在对「非当前窗口」操作时可以不进行窗口切换。只要将鼠标焦点移至「非当前窗口」即可对其进行滚动操作,如果按住 Command 键,鼠标还会具有穿透功能,只要可以看到就可以操作,点击、滚动,甚至拖动窗口。

桌面

OS X 的桌面上没有应用程序的快捷,它的桌面更像是一个工作空间,可以添加多个桌面并把打开的应用程序固定在不同的桌面上,这样通过在触摸板上滑动就能轻快的在不同的“场景”中切换,有一种游弋于各种应用软件之间的从容感。

为了方便用户访问硬盘、服务器以及你插入的光盘或外接硬盘、U 盘,Mac 会将它们以图标的方式直接显示在桌面,双击就可以打开,DMG (DMG文件是MAC系统上的一个镜像文件类似于 Windows 中的 ISO 文件)格式的安装包双击加载后,同样会以磁盘图标的方式显示在桌面。如果要卸载这个磁盘,直接拖拽到废纸篓或者右键选择“推出”即可。

按键和快捷键

常见的Windows快捷指令,例如Ctrl+S进行保存、Ctrl+P进行打印以及其他快捷指令,都同样可以在Mac键盘上实现。但是,和Windows使用Control键不同,Mac键盘使用的是Command ⌘键,因此,在Mac电脑上按 command+S 进行保存。

Mac 中很 F1 – F12这些键很少被用来做应用程序的快捷键,多数情况下是采用shift(⌂)、control(⌃)、 option(⌥)、command(⌘)这些功能键和数字、字母键组合来进行控制。

Delete 键在 Mac 中的作用也和 Windows 有些不同,默认 Delete 键是退格,按 command+delete 的组合键才是删除。

return 键在使用习惯上也和 Windows 的 enter 回车键略有不同,在 Finder 中选中一个文件或程序,按 return会进入名称的修改状态,而 Windows 中会作为一个确认命令打开文件。在文档编辑状态下两个系统的处理方式相同,按下 return(enter)换行。

Excel 和 Number 中 按return会自动换单元格,如果要在一个单元格内换行按 option(alt)+return 。

Finder

Finder 在功能上和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很接近,不过看上去更简洁一些,Finder 中的标记、智能文件夹功能对文件的灵活管理非常有帮助,另外 AirDrop可以方便的和同网段的其他 Mac、iPhone 分享文件,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繁琐的设置,只需要看到对方的图标,拖拽文件即可。
Finder 的默认设置中会隐藏大多数文件的扩展名,而且打开时会默认定位到“我的所有文件”,包括是否在桌面上显示外接磁盘的图标,边栏上是否显示“音乐”或“图片”文件夹等等,这些都可以根据你的使用习惯进行调节,推荐将默认打开的位置由“我的所有文件”改成别的文件夹,例如“下载”或者“文档”,这样能提高每次打开 Finder 时的运行效率。

在 Finder 中右键 -“显示简介”(command+I)可以查看文件夹或文件的具体信息。如果只是要快速预览文件,只需要选中文件按“空格键”就可以,预览的过程中通过箭头键可以预览上下左右的其他文件,不过它不会自动折行。
Finder 偏好设置的高级选项中还有一项“安全清到废纸篓”的勾选项,如果勾选那么被删除的数据在民用级别将很难恢复,但是这也会导致在废纸篓在清到大量的文件时速度比较慢,平时使用中可以考虑去掉这里的勾选。

复制文件夹到另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夹时,需要注意的是默认 Mac 中会采用替换的方式而不是合并,如果要合并两个文件夹中的文件按住 option 键再拖移文件。

Finder中按 command+▴可以返回上一层目录

系统偏好设置

Mac 中的系统偏好设置和 Windows 的控制面板很像,刚开始使用之前的很多设置都在这个里头,例如,和安全相关的“安全和隐私”、在“键盘”中添加输入法和个性化的快速输入短语、开启更多的“触控板”控制项、添加“打印机与扫描仪”、添加“互联网帐户”、设置“网络”参数和“共享”等等。

“用户与群组”中,除了可以添加登录帐号以外,开机启动的程序都会在“登录项”中体现出来,通过底部的+-号能方便的添加或删除它们。

基于安全管理的要求,部分设置在进行更改前需要点击界面上的小锁图标,输入密码解锁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这里主要是帮助大家对整个 Mac 系统有个全局的认识,通过比照 Windows 的来对应快速了解 Mac的特性,具体的关于‘系统偏好设置’项目的介绍将在后续的文章中根据场景进行展开。

应用软件

两个系统平台中大多数流行应用都有对应的程序,例如,与Office 套件对应的 iWork套件、和IE 对应的 Safari浏览器、 Visio 对应的 OmniGraffle等等。一些专业软件也会针对不同平台提供各自的版本,Office for Mac、AutoCAD、Photoshop、Axure RP、 Acrobat、UltraEdit等等。

Mac 系统中多数的软件安装可以从 App Store里购买、下载和更新,App Store是Mac 系统中内置的应用软件商店,登录后会和你的 Apple ID 绑定,基于云端的方式来集中管理你的程序。如果换台新电脑,只需要用同一个 Apple ID 登录由“已购项目”中下载就能安装上程序的最新版本。

DMG、PKG 安装包的方式是另一个主要的途径,对于那些没有在 App Store 上架或者处于测试阶段的程序会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通过网络下载和传播的安装包或许存在安全隐患,尽可能从值得信任的网站下载,另外不要轻易修改“系统偏好设置”-“安全与隐私”-“通用”中‘允许从以下位置下载的应用程序’的默认的设置‘Mac App Store 和被认可的开发者’。

商务应用中使用最多的是 Office 套件,虽然微软针对 Mac 平台单独开发了 Office for Mac,但是实际的使用效果和 Windows 版本还是有不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习惯和界面上,如果你还要考虑和以前的 Windows 版本的留存数据保持兼容,建议采用Windows虚拟机+Office 的方式来继承,而不是购入Office for Mac。

移动硬盘

在 Mac 中插入移动硬盘或 U盘,会以磁盘图标的形式显示在桌面,右键选择“推出”后方可安全移除移动硬盘。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移动硬盘来共享大的文件,为了保证 Windows 系统和 Mac 系统都能同时访问,移动硬盘的分区格式应该格式化成 ExFAT,虽然更古老的 FAT32格式也可以被相互识别,不过 FAT 分区不支持单个文件超过4GB 大小。NTFS 分区的移动硬盘可以在 Windows 的虚拟机里访问,这也是Parallels Desktop软件的另一个应用场景,不用重复投资购买 Paragon NTFS 这类允许 Mac 直接写 NTFS 分区的软件。虚拟机处于可用状态时,插入移动硬盘会提示将移动硬盘接入那个系统,选择虚拟机就可以了。

如今的移动硬盘容量都非常可观了,所以完全可以多分几个区来管理和共享文件。例如:可以在 Mac 中使用磁盘工具将移动硬盘分成三个分区,一个分区格式化成 ExFAT 格式,用于和 Windows 系统的用户交换文件;一个分区格式化成Mac OS 扩展格式,用于存放和备份Mac 的文件;最后预留一个8G 左右的分区用来做 Mac 的启动盘,很多时候你大老远跑到Apple「天才吧」就发现“天才”们最保守和常用的修复系统的方式就是覆盖安装,所以自己制作一个有备无患。

覆盖安装不会影响机器上已有的个人文件,只会替换系统文件,而且 OS X 中也没有 Windows 那种需要分区来隔离系统分区和个人数据分区的必要。

兼容性

网页浏览方面,不少政府和企业网站还会处于 IE8的阶段,这类网站使用Safari 浏览器访问时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安装一个 Windows 的虚拟机。
另外在Windows和Mac中交换文档遇到的乱码问题,一部分是编码造成的,另一部分是字体不对应导致的。

Windows 默认的文档编码采用的是ANSI,而 Mac 系统中采用的是Unicode,所以只要Windows中保存文本文件时选择 Unicode就能有效的避免,而且 Mac 自带的「文本编辑」程序也能自动识别转换,但也有不智能的软件,例如免费的TextWrangler,打开 ANSI 编码的文本默认显示乱码,需要人工到菜单命令“File”-“Reopen Using Encoding”选择“Chinese GBK” 或者“Chinese GB18030”才会显示正常。

压缩包中出现的文件名乱码问题和上面提到的文本文件乱码如出一辙,Mac 上可以选择 Keka 这样的免费软件,按7z 格式压缩打包从而避免对方打开的时候显示乱码问题,Windows 用户推荐使用7z 作为压缩工具。

Windows 中的字体基本上都可以通过 Mac 上的「字体册」程序安装上,但是,即便是字体看上去名字一样,对方打开时还是会自动转成对方默认的字体,经过实验,发现iWork(Mac)和 Office(Windows)之间能自动识别的中文字体只有华文宋体、华文仿宋、华文楷体、华文细黑,如果包含其他字体又希望对方看到的结果和你一致,PDF 格式是最好的选择。

在邮件签名中加入特殊字符(特殊字符可以参照这里:Unicode Symbol Map),邮件会被识别成 HTML 邮件,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方收到的邮件内容出现乱码。不过 Mail 和 Outlook 之间发送邮件,内容的格式上确实会发生变化。总得来说,Mail收到的同样的邮件,特别是html格式邮件的效果要好于Outlook,但是相互之间发邮件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中文字体上。

  • Mail 发送到 Outlook,只有华文宋体、华文楷体和华文仿宋三种字体能被对方识别,其他的都替换成了宋体,而且字号对应都有变化,视觉最明显的是行距的变化。
  • Outlook 发送到 Mail 内容行距上的变化不大,但是中文字体都会被替换成“宋体-简”,英文的识别和匹配问题不大。

虽然Mail和Outlook给对方发送邮件字体和字号一定会发生变化,不过Mail中的14磅和Outlook中的小四转换后大小差异很小,建议采用。

总结

如果抛开两个系统之间的比较,单纯从使用体验上来说,Mac 的上手是很容易的,内置的应用既丰富也实用:Safari、Mail、iPhoto、备忘录、日历、iBooks、提醒事项、iWork 套件、iMovie、词典、地图、Facetime、信息,这些预装的应用和系统一样都是免费的。

不过现实使用中两个平台的基因差异还是会导致很多不同,要完美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且推荐大家安装一个 Parallels Desktop 的虚拟机,把你以前的Windows系统连带Office 应用都迁移到虚拟机里,既能传承过去的数据也能最大限度的和 Windows 一族保持兼容。

 马上开始吧!

官网的帮助文档和视频
https://www.apple.com/cn/support/mac/

产品手册的下载
http://support.apple.com/zh_CN/manuals/

官网视频介绍:转变 PC 习惯
https://www.apple.com/cn/support/macbasics/pctomac/

From: http://jianshu.io/p/00b21f0696db

让写博客更加简单纯粹

2013-06-06 23 00 54

 

一个人思考的时候,总觉得这个问题,要怪现在的博客产品设计得太糟糕了。我并不真的需要打开一个网页浏览器,登录一个网站,点几次鼠标,等一段Loading的时间,在一个丑陋的富文本编辑器界面中写作,还要时刻小心地保存,然后要操心Crash、备份、恢复。

 

你只是想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敲击键盘,在写作的时候,并不想打开任何网页,不想上传,不想提交,不想编译;只要最后,文章能优雅地呈现到博客中,就可以了。这就是 www.farbox.com 的存在意义了。

 

根据 farbox.com 的作者所说,创作 farbox.com,是想解决两个问题:

  • 写作:回归纯粹的写作。在写作的时候,不打开任何网页,不上传,不提交,不编译;只要最后,文章能优雅地呈现到博客中,就可以了。
  • 照片:把照片放到电脑里,无需上传,一切就好。只要把你的照片直接放到 Dropbox 的文件夹里,不需要任何操作,就可以优雅地在网页中呈现,像这样:http://image.farbox.com/。

 

farbox.com = Dropbox + Markdown。

 

如果你还没有Dropbox帐号(不知道Dropbox为何物的请自行谷歌),

请通过此链接注册: http://db.tt/DqSBYv5X

 

 

 

请点击「这里」进入FarBox官网

 

————————————————-

来自「冷折腾」,微信号:「Lengzt」

RAID磁盘阵列复习笔记

好久没有接触磁盘阵列了。。当初了解过的知识貌似也记得不太清晰了。。。逝世后复习一下拉~~大家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根据磁盘陈列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RAID分为不同的级别。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而每一level都代表着不同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 3,level 1也不低过level 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称为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强调扩充性及容错机制,也是各家厂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诉求的重点,包括在不须停机情况下可处理以下动作: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自动检测故障硬盘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重建硬盘坏轨的资料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备援Hot Spare
  •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替换Hot Swap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扩充硬盘容量等

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

要实现RAID0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硬盘驱动器,RAID0实现了带区组,数据并不是保存在一个硬盘上,而是分成数据块保存在不同驱动器上。因为将数据分布在不同驱动器上,所以数据吞吐率大大提高,驱动器的负载也比较平衡。如果刚好所需要的数据在不同的驱动器上效率最好。它不需要计算校验码,实现容易。它的缺点是它没有数据差错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中的数据发生错误,即使其它盘上的数据正确也无济于事了。不应该将它用于对数据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如果用户进行图象(包括动画)编辑和其它要求传输比较大的场合使用RAID0比较合适。同时,RAID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比如所需读取的文件分布在两个硬盘上,这两个硬盘可以同时读取。那么原来读取同样文件的时间被缩短为1/2。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240G

RAID 1:镜象结构

对于使用这种RAID1结构的设备来说,RAID控制器必须能够同时对两个盘进行读操作和对两个镜象盘进行写操作。通过下面的结构图您也可以看到必须有两个驱动器。因为是镜象结构在一组盘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镜象,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它比较容易设计和实现。每读一次盘只能读出一块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块传送速率与单独的盘的读取速率相同。因为RAID1的校验十分完备,因此对系统的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的RAID功能由软件实现,而这样的实现方法在服务器负载比较重的时候会大大影响服务器效率。当您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时,如进行数据统计,那么使用RAID1比较合适。而且RAID1技术支持“热替换”,即不断电的情况下对故障磁盘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只要从镜像盘上恢复数据即可。当主硬盘损坏时,镜像硬盘就可以代替主硬盘工作。镜像硬盘相当于一个备份盘,可想而知,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120G

RAID2:带海明码校验

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 节。然而RAID 2 使用一定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上图右边的各个磁盘上是数据的各个位,由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可以保存另一组磁盘上,具体情况请见下图。由于海明码的特点,它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当高,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又比RAID3,4或5要简单。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也一样,要利用海明码,必须要付出数据冗余的代价。输出数据的速率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相等。

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3这种校验码与RAID2不同,只能查错不能纠错。它访问数据时一次处理一个带区,这样可以提高读取和写入速度,它像RAID 0一样以并行的方式来存放数据,但速度没有RAID 0快。校验码在写入数据时产生并保存在另一个磁盘上。需要实现时用户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驱动器,写入速率与读出速率都很高,因为校验位比较少,因此计算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少。用软件实现RAID控制将是十分困难的,控制器的实现也不是很容易。它主要用于图形(包括动画)等要求吞吐率比较高的场合。不同于RAID 2,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

RAID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4和RAID3很像,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在图上可以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它的特点和RAID3也挺像,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

从它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RAID 3 与RAID 5相比,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RAID-5的话,优点是提供了冗余性(支持一块盘掉线后仍然正常运行),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N-1/N),读写速度较快(N-1倍)。RAID5最大的好处是在一块盘掉线的情况下,RAID照常工作,相对于RAID0必须每一块盘都正常才可以正常工作的状况容错性能好多了。因此RAID5是RAID级别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RAID5校验位即P位是通过其它条带数据做异或(xor)求得的。计算公式为P=D0xorD1xorD2…xorDn,其中p代表校验块,Dn代表相应的数据块,xor是数学运算符号异或。

RAID6: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磁盘结构

名字很长,但是如果看到图,大家立刻会明白是为什么,请注意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而pA代表数据块A的奇偶校验值。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当然了,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我想除了军队没有人用得起这种东西。

RAID7: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RAID7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提高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因为加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由于采用并行结构,因此数据访问效率大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有利有弊,因为一旦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当然了,这么快的东西,价格也非常昂贵。

RAID10/01: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

这种结构无非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因为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相互补充,达到既高效又高速还可以互为镜像的目的。大家可以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来理解这种新结构。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主要用于容量不大,但要求速度和差错控制的数据库中。

其中可分为两种组合:RAID10和RAID01

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区数据。是将所有硬盘分为两组,视为是RAID 0的最低组合,然后将这两组各自视为RAID 1运作。RAID 10有着不错的读取速度,而且拥有比RAID 0更高的数据保护性。

RAID 01则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射到两组硬盘。它将所有的硬盘分为两组,变成RAID 1的最低组合,而将两组硬盘各自视为RAID 0运作。RAID 01比起RAID 10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不过也多了一些会让整个硬盘组停止运转的机率;因为只要同一组的硬盘全部损毁,RAID 01就会停止运作,而RAID 10则可以在牺牲RAID 0的优势下正常运作。

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护两种特性,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的硬盘数较多,因为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

同RAID 10相仿的,它具有RAID 5和RAID 0的共同特性。它由两组RAID 5磁盘组成(每组最少3个),每一组都使用了分布式奇偶位,而两组硬盘再组建成RAID 0,实验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50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优秀的整体性能,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即使两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也可以顺利恢复过来。

RAID 50最少需要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存储、高读取速度、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事务处理和有许多用户存取小文件的办公应用程序。

RAID 53:称为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结构的实施同Level 0数据条阵列,其中,每一段都是一个RAID 3阵列。它的冗余与容错能力同RAID 3。这对需要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RAID 3配置的系统有益,但是它价格昂贵、效率偏低。

RAID 1.5:一个新生的磁盘阵列方式

它具有RAID 0+1的特性,而不同的是,它的实现只需要2个硬盘。从表面上来看,组建RAID 1.5后的磁盘,两个都具有相同的数据。当然,RAID 1.5也是一种不能完全利用磁盘空间的磁盘阵列模式,因此,两个80GB的硬盘在组建RAID 1.5后,和RAID 1是一样的,即只有80GB的实际使用空间,另外80GB是它的备份数据。如果把两个硬盘分开,分别把他们运行在原系统,也是畅通无阻的。但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如果两个硬盘在分开运行后,其数据的轻微改变都会引起再次重组后的磁盘阵列,没法实现完全的数据恢复,而是以数据较少的磁盘为准。

JBOD

严格的说,JBOD并不属于RAID的范畴,只是将多个磁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磁盘,不具有错误冗余机制。资料的存放机制是由第一颗磁盘开始依序往后存放,即操作系统看到的是一个大磁盘(由许多小磁盘组成)。但如果磁盘损毁,则该颗硬盘上的所有资料将无法救回。若第一颗硬盘损坏,通常无法作救援(因大部分档案系统将档案表存在磁盘前端,即第一颗),失去档案表即失去一切资料。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280G

在实际的应用中,RAID2~4并不存在,因为RAID5已经涵盖了所需的功能。因此RAID2~4目前只有在研究领域有实作,而在实际应用上则以RAID 0、1、0+1、5或RAID6为主。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用的最多的也就是RAID 0、1、0+1和RAID 5。

FROM: http://www.biaodianfu.com/raid.html

[MSN替代物]MSNLite-完美替换臃肿难用的官方MSN

在公司强制要求使用MSN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下载,安装一个150M之巨的,运行缓慢的官方MSN让我非常痛苦,我自己一直都是喜欢GTALK之类的IM。。。但是没办法,之前有找过AMSN之类的替代品,但是一直都不完美,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不行,现在发现一个MSNLite,基本可以完美替代官方MSN了,支持聊天加密,聊天记录云端备份,支持官方群,可以与官方MSN发送文件等等,反正就是一个爽,简洁轻便,非常好用!推荐之,如果你也一直苦于此处, 请试试吧, 同步控的介绍如下:

J同学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IM,依次是腾讯通 RTX、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和腾讯QQ。今天介绍一个不错的第三方 MSN 客户端—— MSN Litehttp://msnlite.org)。

三个 IM 其中两个是腾讯的产品,RTX 主要市场是企业内部,由于是私有协议,再加上不针对普通个人用户,我还没有见过第三方的客户端支持 RTX,当然腾讯做IM起家,RTX 用着倒也不错。再说 QQ,实际上腾讯从没有停止过对第三方 QQ 客户端的封杀,与此同时呢,QQ 的客户端做的也不错,从 Windows 上的 QQ、TM,到 Mac、Linux 的专用版本,再到各种移动平台的手机 QQ,以及现在相当热门的 WebQQ,可以说只要你的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就能使用 QQ。也正因此,用户不会觉得没有 QQ 客户端用。

而 MSN 呢(早就改名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了,可还是习惯叫 MSN),从 8.5 到 2009 的大跨越,曾一度让用户很不习惯。要不是微软强制更新,估计很多人还会选择 8.5 版吧。最新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2011,依旧继承了 2009 版臃肿的特点,让我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了。

MSN Lite 是国内 Lite 工作室开发的第三方 MSN 客户端,官方宣传语为“更好的 MSN 客户端”。实际用下来体验不错,值得一试。主界面和 MSN 基本保持一致,吸收了部分 QQ、TM 的特点,上手没难度。

聊天窗口也和 MSN 相仿,在双方同时使用 MSN Lite 的情况下通信会做加密处理,与 MSN Shell 等插件的效果相仿。同时还支持原版 MSN 不具备的截图功能——当然,也要双方同时使用 MSN Lite 才被支持。

亮点来了,MSN Lite 支持聊天记录的自动云备份。利用的是 Windows Live SkyDrive 提供的 25GB 在线空间。使用微软自家的 SkyDrive 有两个优点:可靠、安全。当然,前提是建立在你相信这个客户端的基础上。

聊天记录同步很快,同步成功后在所有使用 MSN Lite 客户端的 PC 上都能够查看历史聊天记录,相当方便。与 QQ 会员才享有的漫游聊天记录“特权”相比,这种方式无疑更为便捷。当然,QQ 和 TM 可以借助 Dropbox 进行“云同步”,鉴于 Dropbox 在国内使用的“门槛”稍高……bla bla

如果你的原版 MSN 保留了原来的聊天记录(xml格式),可以使用 MSN Lite 自带的历史聊天记录工具进行导入,同步后的聊天记录会在 SkyDrive 中按照年、月、日的形式进行归档,存储文件不再是原版 MSN的xml 格式,但仍可通过 MSN Lite 历史聊天记录工具查看。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MSN Lite 还支持发送离线文件,利用的同样是 Windows Live SkyDrive。最为关键的是 MSN Lite 安装文件不足 3.5MB……不如让微软直接收购了这个工作室,把 MSN Lite 升级成官方客户端好了~

以上试用都建立在你足够相信这个客户端的基础之上,钓鱼阴谋论支持者请谨慎考虑后试用,不过话说回来,原版 MSN 的明文传输就不用担心了么……:-D

相关链接:

MSN Lite 官方网站:http://msnlite.org/

FROM:http://www.syncoo.com/msnlite-4463.htm

[iOS]关闭ITUNES的自动备份,加速同步iOS设备内容

ITUNES一直是被大家唾骂的手机管理软件,但是它始终是官方出品,好处自然不用说,所以我一直还是ITUNES为主来服侍IP4(已越狱4.1),但是慢慢的发现,经常在同步的时候出现卡在备份那里没有反应,甚至几个小时都没有反应,我只好强退ITUNES,然后拔掉USB,然后在重试,经常要搞个几次才能成功同步郁闷死,于是觉得是自动备份所产生的问题,遂去GOOGLE一下有没有相关解决方案, 方案是关掉ITUNES 的自动备份,一个免费的小软件,大爱之~ PS,关闭自动备份后,请一定要记得定期备份,不然后果自负!~介绍如下:

iOS 4.2.1 終於發表了,想必手上有 iPhone、iPod Touch 及 iPad 的玩家們,一定迫不及待馬上要更新韌體。iPhone等裝置在升級韌體時,都要透過PC或Mac上的iTunes程式來做更新,而iTunes最煩人的地方,就是你不管要做什麼事,它都會先把iPhone/iPad做一次備份,這個備份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從兩三分鐘到兩三個小時都有可能。開什麼玩笑,老子哪有閒工夫等你慢慢備份!但是把備份工作中斷就不讓你更新韌體了,這到底要怎麼解決啊!?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因為想把手上的iPad升級到 iOS 4.2.1,但是在更新之前必須讓iTunes自動做備份(取消就無法繼續更新了),偏偏我的iPad根本沒在這台電腦上做過備份,結果我出去吃個飯逛個街、順便扶老先生過馬路,夯不啷噹兩個小時回到電腦前……哇咧備份進度居然連一半都還不到,我的iPad也不過才塞10GB的東西耶??

iPhone/iPad每次自動備份會花多久時間?如果你有時常做備份那倒是還好,每次大約花兩三分鐘比對差異就可以(只會備份有變動的部份);如果離上次備份已經很久了、或者你是第一次進行備份,那要耗費的時間就會非~常~非常久。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久到兩個小時都還沒備份完,在不想枯等的情況下,才索性想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


▲備份過程之慢,真是等到我都想哭了

如何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

每次只要把iPhone、iPad插上電腦,準備用iTunes同步檔案、歌曲或更新任何東西之前,iTunes都會自動先做備份動作。雖然備份是很重要的工作,不過還蠻多人對它不耐煩的,如果你並不想浪費備份的時間,那只要下載一支小程式,就可以關閉iTunes的自動備份囉!不管是更新韌體或以後同步資料,都能跳過備份程序直接辦正事。
※注意:強烈建議偶爾還是要做一次備份,以免iPhone/iPad上的資料莫名消失。

1. 將 Download BackOff 程式下載回來後,執行它並安裝在你的電腦上。


2. 開啟 BackOff 主程式,它的畫面超簡單的,右邊顯示「Backup is ON」並亮綠燈,表示目前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處於啟用狀態,按下〔Turn OFF〕就會把備份功能關掉了。(請注意要先將iTunes關閉再按Turn OFF)


3. 現在右邊的訊息變成「Backup is OFF」並且亮紅燈了,表示iTunes現在不會自動幫你備份。此時你可以關掉BackOff視窗沒關係,不必一直開著它常駐在系統。


4. 現在我重新來更新韌體試試,原本會卡在「備份中」好幾個小時(到底為什麼這麼久…)。


5. 哈~ 現在我的iPad跳過備份程序,直接就開始更新iOS了,果然有效!

▲當然這招不只是用在更新韌體時,總之只要你不想每次同步時都要等一段備份時間,BackOff程式就能幫上你的忙喔!


▲雖然關掉了iTunes的自動備份功能,你還是可以在iTunes裡的裝置名稱上手動按右鍵選擇【備份】。當然也可以再次用Backoff程式來恢復自動備份功能。

FROM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4173-close-itunes-automatic-backup-to-speed-up-iphone-ipad-speed-upgrade-ios-42

[小游戏]Final Ninja – 最终忍者

FROM:http://jandan.net/2010/02/22/final-ninja.html

很不错的一个小FLASH游戏哦,现在FLASH游戏的质量是越来越好咯~~整个游戏的质感和手感都很不错。特别是带绳子飞镖的感觉。。哈哈哈

最近介绍太多杀脑细胞的游戏了,换下口味。Final Ninja 是个画面精致的平台游戏。操作简单:A D(或左右方向键)是控制人物左右,W (↑)是跳跃,按住 S(↓)是隐身。左键放出飞镖,按住左键可以发出带有绳子的飞镖,可以用它攀爬飞越。

大概玩了一下,发现 Final Ninja 的细节非常赞。

link

用DropBox进行GTD和个人文档以及知识同步管理

我需要在线保存一些文件(GTD文档等),可以在不同电脑(家里和公司)或手机同步这些文件,随意访问,找了很久,没有找到
一个好工具或稳定/免费的ftp空间。ANZAI3给我推荐了一个工具drop box,使用了后,
发现非常好用,功能很强大,算是同类软件中最好的了。现在推荐给各位。

首先大概介绍下DropBox
* 默认2G免费空间,免费可以最大扩展到5G空间,如果付费可以支持50G或100G空间。但保存
一些常用文件,免费空间已经足够用了。
* 安装他们的一个工具,可以设置多台本地电脑的目录和服务器同步,可以直接在复制粘贴后就
可以自动在后台完成同步。 。我的MLO 文件,to-do list,一些常用的文件设置了随时同步到
服务器。
* 可以设置一个文件夹或文件,让其他人可以通过web链接访问,这样传输和共享大文件,就非
常方便了。
* linux,windows,手机都可以访问。
*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自动搜索HASH文件,如果发现服务器上有这样的文件,你的几百MB的
东东,就可以在瞬间上传完毕。之前一个朋友传给我文件的时候,就发现200MB的东东,几秒
种之内就完成了。同样的,dropbox可以支持外链接,这样就能轻松的下载下来了

如果你想使用Dropbox的话请复制下面的地址进行注册,这样你能一开始就多250M的附加空间,而我也会相应增加250M,我的2.3G Dropbox空间有点不够用了,谢谢!!
地址:https://www.dropbox.com/referrals/NTE1OTk3MjE5

Chrome 4.0来临,丰富扩展,书签同步,速度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FROM: http://www.appinn.com/chrome-4-extensions-setup

如果说我一直被FF的丰富扩展所吸引。。同时我也为CHROME的快速轻盈所迷恋。。但我依然向往着FF的各种插件。。。如今越来越丰富CHROME插件库已经让我找不到不把CHROME作为我冲浪的当家花旦的理由了。。当然。。网银还是得靠IE。。推荐

2008年9月,Google 推出了 Chrome 浏览器,版本号:0.2.149.27,2008年12月,Chrome 发布 1.0 稳定版本,2009年5月,Chrome2发布,2009年9月,Chrome3 发布,2010年01月25日,Chrome4 发布,并且开始支持Linux和Mac。 via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Chrome 已经发布到 4 了,速度很快,效率很高,而且令人兴奋的是,Chrome4 已经支持书签同步及扩展程序了,并且已经有了许多强大扩展加盟,就让我们用扩展武装你的 Chrome4 吧。
P.S. Firefox 需要加油,IE 需要进步,Opera 需要继续个性。。。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扩展吧: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Chrome 4.0,用扩展武装它[图] | 小众软件 > google

上面仅仅列出了我看到的一些不错的扩展,还是非常值得将这个扩展库完全浏览一遍的,祝您玩的愉快。对了,您可以在这里下载安装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