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杂谈

还是数据,人人都说要数据,可是会用数据和用得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来自小强的 文章

数据监控和数据分析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遇到过一个问题,我们每天都在看数据,“分析数据”(昨天涨了,今天掉了,本周比上周提升了x%…)。但是做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感觉,不知道自己做的数据分析有什么意义。

上面所说的,频繁的查看数据,“分析”数据升降情况。这根本不叫数据分析,这只是数据监控。监控数据的目的是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数据,针对异常数据快速做出反映,避免问题恶化。

数据分析一定是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的系统的分析。不用频繁的去分析,当发现异常数据时,再开始做数据分析。

数据监控类似数据分析的前置行为,详情见——《数据分析三部曲》

先懂业务,再谈分析

很多时候,数据本身是远远不能支撑你去做数据分析的。找一个“局外人”,哪怕他有很牛B的技术,如果他对你的业务完全不明白,肯定没法做分析。

数据只有结合业务才能具有意义。开始分析前先搞清楚你的业务和你的用户,这些是做数据分析的基础。

关于这个车老师有一篇很好的文章——《不懂商业就别谈数据 》

误区——先出结论,再印证

在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分析原因时。我经常会自己先下一个结论,然后再去找数据去印证这个结论。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这个做法本身我觉得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当我们自己有了一个结论时,我们再去找数据,就会选择对自己结论有利的数据,容易忽略对结论不利的数据。

所以我们可以先猜测一个结论,但是在数据分析前,需要“清空”这个结论,把所有相关联的数据都找出来,慢慢分析。

如果一直想着自己的结论,你的行为就会很自然的“迎合”他。如果从心理来讲可能就是“先入为主”。

FROM :http://xiaoqiang.me/?p=3531

从文字到图说分享,下一步,我们会分享什么?

由WEB1.0到WEB2.0,由博客到微博的火爆,都是基于文字的分享,现在Pinterest的火爆也代表着图片分享方式的崛起,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是类似Pinterest形式的视频分享呢,当然,前提是,有足够多的视频内容存在以及基础网络带宽的支持。来自36kr的联想…

凭借简单的图片发现、分享功能,图片微博Pinterest一鸣惊人,现在的估值已达数亿美元。除去令人乍舌的估值和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发展势头,Pinterest代表了一种趋势:社交网络的信息载体正在从文字朝图片方向发展。

图:看到的生活/Laura

火爆的Pinterest和它的中国追随者

自从Pinterest拿到2700万美元的融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相继浮出水面的还有众它的国内模仿者——堆糖、拼范、mark之、迷尚以及最近上线的花瓣(爱库的定位是书签,它好像是在做更大的事情)。

Pinterest打受追捧,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1、  如果说SNS解决了关系的问题,微博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那么Pinterest显然比轻博客更好地解决了图说以及分享的问题(轻博客也许更适合传统杂志媒体去做),这种解决不仅更方便(采集上)而且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2、Pinterest完美地将图片和来源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所见即可得。

Pinterest让图片分享做到了革命性的突破,往浅了去说,它实现了摄影、旅行、购物的轻松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美好的东西,并推动购买等更多互动。在这一点上,拼范和迷尚算走得比较靠前,已经开始在购物渠道和电子商务方面有所尝试。

往深了去说,它让人们表达的方式多了另一种选择,或者说你可以用图片表达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品味以及记录你每天的生活。

由文字到图说,是臆想还是靠谱的选择?

文 字和图像是人类表达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文字表达更直接更方便更容易传播,图片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增长成几何式增 长,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文字,图片无疑是表达的一种更好的选择,但是之前的互联网传播,由于图片分享的不便,文字在表达中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是伴随 着图片分享的易用性提高和读图技术的进步,使得用图片表达成为一种可能。这必然会极大提高人们分享图片的兴趣,尤其是需要用图片表达自己的工作者。据统 计,Pinterest上最活跃的是建筑师、厨师和其他类似的职业工作者。

如果人们记录和表达的方式发生了哪怕那么一小点转变,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定会带动新一轮的互联网变革。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会是真的还是只是一种假说?

在web1.0搜索时代,没有读图技术,人们只能选择搜索文字,随着读图技术的逐渐成熟,反向搜图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在web2.0社会化网络时代,博客的内容依然是以文字为主,而后来改进的以图库著称的轻博客已经向我们证明,在视觉体验和分享上,它比博客更出色。

所以,基于图片技术的进步会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我们社交的方式,我们购物的方式(个人认为最起码能改变渠道)……

对于活在“SOLOMO”时代的人们,也许会喜欢上用图片来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

有没有可能改变社交网络?

图说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许多的变革,这里我们仅以社交网络为例做一下探讨猜测。

互联网的很多从业者都有一个观点: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还没有到极致,以兴趣为基础的社交网络 may be better具体的呈现方式大家还在摸索。

在 此之前,所有基于兴趣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以话题和主题的方式吸引人聚集在一起,但是由于信息噪和媒介传播等一系列的问题,信息能够有效传播到目标用户是一个 相当大的难题(微博在这一点上进步了,但是因为信息噪和单向关系的原因,还是不足够有效)。如果基于每个用户生产的内容而进行定制推荐,从而吸引具有相同 爱好的用户,那就会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真的有可行性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图片比文字更容易圈定一个人兴趣、偏好和风格。我们不妨再向前推测一下,如果,给予你的推荐源于你的兴趣和每天记录的日常生活,那么你还会不会那么讨厌呢?

现在反对社交网络的人不在少数,理由是它占有了人们很多的时间,朋友和家人受到冷落;聚会的时候大家已经是身在饭局心在手机,你一心想的是如何把你的活动和照片PO上微博。

更 有犀利的观点,前几天读到一篇博文,作者有一个观点是现有的社交网络阻碍了人类知识的进步,为何?大致的表述是:饭局是读书之外扩大我们知识面一个极好的 方式,大家读书,饭局分享,再读书,再分享,如此往复,不断进步。而现在的情况是饭局已经被社交网络给毁掉了,大家一直在社交网络上忙活,但是受益无多, 所以相对于我们受冷落的饭局,我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大量时间不那么值得。

话是有些重了,但是我觉得却有一些道理。

饭局上的微博分享可以带来比饭局更多的关注,微博只有传播,而不能得到让自己受益的回馈,这是它饱受诟病的原因,试想一下, 如果建立一个基于兴趣分享讨论的社交网络,是不是会让我们有更大的收获?

如果可以,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实现了关系和兴趣之间可以自由切换与融合的社交网络。

这样既解决了你的社交问题,又使得自己在知识上有颇多受益,更好让它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当然这一切只是猜想,图说领域的创业家们,向前冲吧!

尽管一切都不可预测,我们依然满怀期待,加油,图说!

FROM: 作者:赵博,80后。爱自由。自己的CEO。欢迎关注他的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shenzihen/blog

大市场,窄应用 -细分市场永远是王道

满世界都是新产品,用户市场一年比一年大,不论是哪一类的互联网行业,我们看到的都是各种前景,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创世纪的产品。。可是,怎么做。。。真正让自己作为一个用户深入进去,发现需求,发现细分的市场,做好它。这样做不能保证你能做得惊天地,至少能让你真的做成一个被需要的产品吧。。。 摘自小肥的 博文,讲述应用与市场之间,我们该怎么做,或者说只是吐吐槽吧。。唉。。这就是我们的命。。

有段时间我很迷FourSquare,它被墙之后,渐渐又冷了。再后来玩开开,因为陪我一起玩的人不多,渐渐又冷了。最近两年有几位业内人士(包括我眼中的业界精英)不解问我:签到有个屁的意思啊?解释许久,他们仍难以索解。从数据上来看,纯粹的签到在国内确实是个窄众应用,但并不影响它在业内的名声。

几个月前,一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位同行来咨询我,问我对一款主打“图文并茂”的美食分享产品的看法。我看了看说,用户拍摄相片质量这么差,一看就没胃口吖,此产品前景堪忧。这位同行立刻反驳说,不对,我这个吃货一看图片就食指大动,反而是大众点评那种纯文本的用户评价索然无味。

由于他是以用户身份,而非业内人士的身份提出意见,我当时就羞愧了。老纸又主观了。同样一张美食相片,我看了大倒胃口,他看了口水横流,个体差异极其鲜明。既然鸡同鸭讲,我又有什么资格张口即喷呢?

另一个小小例子关于“讲笑话”这款应用,主打“语音笑话UGC”。我一开始极不看好,觉得需求弱,产品个性也不够强,尤其无法直观地辨识内容质量,大大降低了信息甄别获取的效率,恐不长久。结果又过了两三个月一看,嘿,它不仅活着,还涌现出来一大批讲笑话专业户,平均每人讲十几条笑话,质量也不低。虽然远远谈不上大红大紫,至少人家顽强地生长着,有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沉淀。

这时我再去试图分析它的用户心态,很多人并没有原创笑话的本事,但配音效果佳,绘声绘色地讲出来,相当于二次创作,颇有成就感。这批在我预料之外的骨干用户,支撑起了“讲笑话”的血脉。

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以前我经常说,老纸看好的项目未必成功,不看好的则一定失败。现在已经不敢再开这种黄腔。只能说,我不看好的项目很难成长为日访问百万级的大产品,不过能捕捉到目标受众的话,生存发展可能也不是问题。所以别人来咨询新产品,我会指出一些显而易见的硬伤,但不再轻言成败,因为他面向的用户群,很可能是我完全陌生,毫无了解的。

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很大,已有十几亿的人口,其中显而易见的,共性强烈的的用户需求基本已被填满。这时再去追求百万访问级的大产品,难,真难,劝君莫作痴汉。还有什么共性强烈的需求是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你能满足,别人搞不定的呢?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了15年之后,新产品主打的必然是个性,包括产品的个性,需求的个性,用户群的个性。在不断细分的领域内找到并谄媚你的用户。而四亿人口的国内市场,能容纳千百种奇奇怪怪的个性,异想天开的心态,将人类的多样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个human敢说,自己一下子就能看懂市场上1/10的用户需求,恰恰是这参差多态,给予了新产品生存发展的机会。

近来,我越来越认同欧美投资领域流行的一个观点,那些老奸巨猾的投资商跟创业者说:“想清楚了就去做,别问东问西。”试想,当年克罗利如果“虚心听取意见”来判断是否创立FourSquare,哪里还有如今的签到市场。即便在签到发展近3年之后,用户群也不足大盘的10%,这意味着你现在去跟10个人谈地理位置签到,9个人会无情地笑话你,奚落你,打击你。然而FourSquare注册用户今年6月业已突破了1000万大关。

这个案例,也就是“少问,多做”这句创业箴言的本意。在数亿用户的大市场里面,即便是非常窄的应用也有百万级的用户基础。创业者作前期调研的时候,除非确保访谈的一定是目标用户,否则你鸡同鸭讲,所得到的回答便全是误导。即便访谈目标用户吧,如果没有真实的应用情景来启发,全凭脑补,他的回答也很难靠谱。不如快速拿出原型推向市场,让数据告诉你答案。

因此,主观与敏捷已经成为了当下新产品发布的不二法门。不过这条金科玉律完全不适合大中型公司,很容易被滥用,上一大堆烂到无法言说的臭作——反正他照领工资。只有自负其责,个人荣辱完全与项目绑定的创业小队,才有资格讲“主观”,讲“敏捷”。

至于一开始从窄众做起的个性化应用,是否有机会慢慢生长成大树,这很难讲。我们不能将“做大”作为赤裸裸的产品追求——就像同样是个性化应用起家,既有Twitter参天大树,也有消沉的Delicious昔日明星。未必两家产品创始人谁比谁更牛逼,只是Twitter恰恰具备了更强的感染力和流行性罢了。但创始人如果不能追随自己的产品灵感,非要计较天花板的高低,很可能一事无成,蹉跎终老。

说白了,这就是命。你的生活方式与知识结构决定你的灵感,灵感衍生出来的主题与个性又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景。创业最顺的路径不是嗅探市场流行风向,而是听从自己的心。当成百上千个项目组都具备强悍的研发能力,足以左右成败的,既不是你的点子多,技术强,资源丰厚;也不是你跑得快,肯加班,笨鸟先飞;比别人更了解某一个“窄众市场需求”(大路货也轮不到你来发现),这才是最关键的竞争因素。

“对窄需求的把握,产品灵感,研发能力”,三者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决定了新产品的走势。行业里很多人只重视后两条,但我觉得,第一条才是新产品新项目的基石。这更多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唯有从你的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生活习惯中,才能真正把握好需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

叹口气,这就是命。

转:FT-卖房后的苦恼

如今CPI不停高涨,手里的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似乎进入了全民高利贷的殿堂,但是大家都借钱,最后总会有悲剧的时刻和接棒的人。于是大家最求的理财标准也不高,至少能保留住中国传统概念中的存钱,也不奢求利息了,今年存1万,明年依然能买1万的东西就好了。不过似乎现在已经很难了。。。下面转一篇实际经验的博文

题目有些误导,苦恼实际与卖房无关,只是理财很难跑赢CPI。前几天刚有位网友问,“如果现在手上有些闲钱,怎样理财可以抵御通胀?”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感觉较靠谱的选择也只有银行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好的归化年利能到5%。跑不赢CPI,但比银行1年期定期高1点点,而且时间通常比较短,2周到2个月。看了这篇文章,还是没有办法。“要么投低收益产品默默忍受通胀的蚕食。要么鼓起勇气,参与全民高利贷盛宴,坚信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投黄金?已新高。兑美元?人民币升值正酣。”至于有人信心爆满地要炒股,我认识的人中很少没有赔钱,更没有能跑赢CPI的散户。最惨的有位亲戚,帮亲友炒股,亏损后亲友翻脸逼债,他把房子卖了还款,60多岁的老夫妻,还要租房子住,而且还租不起好房子。至于我自己,幸好刚买入房子,手里的闲钱只是还债前短期暂时保管。尽管现在房价降声1片,我还是觉得这房子买得英明神武、鸟参鱼汤。不知1年后是否还能这样想?

好友刚卖了套房,手捏200多万元巨款后方知烦恼丛生,急急来咨询我这个资深卖房人士。

烦恼源于“保值”二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哪怕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也是在月月新高,何况老百姓心里自有一笔账,按照好友的设想,如果这笔钱的年收益率达不到8%,那么就算保值失败,做到10%以上,才算是略有盈余。那么如何保值增值呢?

首先,做实业是绝对不考虑的。那么多实业家都在急着把手里的钱套现,没理由自己一个毫无创业激情的中年妇女再冲进去。其次,再买房短时间内也是不考虑的,否则干嘛要卖呢?这样一来,也就金融产品可以考虑了。

按照8%-10%这个标杆,好友去理财市场上兜了一圈,结局惟“失望”二字可形容。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稳则稳矣,收益率却不理想,大部分只能做到4%-5%,只比存定期好了一口气。信托产品,倒是有可以做到8%至10%的,如果资金量再大点,比如300万以上,11%也敢承诺你,但是一看产品的投向,不是做地产就是搞城建,换句话说,要么和开发商同患难,要么和地方政府共呼吸,作为一个刚卖了房子的人,这些项目都是不考虑的!

如此,稳健型的品种基本没看得上眼的。那么,就来点激进型的吧。IPO非常热,现在很多私募都瞅准了这一块,忽悠你把资金投进来“火线入股”。私募吹的时候自然是天花乱坠,什么两年后包上市啊,什么翻倍不是梦想,市道好时翻10倍也有可能啊,巴拉巴拉,不一而足。好友来咨询我,我再去咨询报社财经版专做这一块的编辑,得到的回答是:正规的IPO流程,5到7年上市是正常的,“两年以内包上市”根据中国特色,你一定要说没有吧也不敢保证,但你可以排排社会关系,看看自己到底是证监会主席他干女儿,还是公司董事长他二奶?

这条路也灭了,好友垂头丧气了一阵,前日忽然兴冲冲打了个电话给我,说有门路了。好友有个远房亲戚,原来是开工厂的,因为这几年生意难做,索性把厂子盘了,捏了几千万资金在手,本是想投进房地产的,因为不熟,就观望了一阵。正好认识的一些开发商缺资金,就向他借,月息两分、三分的都有,亲戚做了段时间,觉得钱来得又快又稳,只恨自己手头这几千万不够用,于是在亲朋好友间开始融资,开出的价码是月息1分。好友兴高采烈地说,我打算投进去,你有没余钱啊,要不要也投一点?

我听得真是叫苦不迭,严辞告诫她,万万投不得!这几年,浙江这样的故事还少吗?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样的,有一个很好的地产项目,缺乏启动的资金,大家关系好,所以拉你来入个股,月息1分、两分的都有。开头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是按时付息的,于是你放心地把钱投进去,还当个好事向亲朋好友推荐。忽然有一天,资金链断了,你就再也收不回本金了。这个资金链断裂分两种,一种是一开始就存心不良,没有打算还你钱。另一种是一开始倒是打算好好做的,项目也是正儿八经在开发的,但突然遭遇政策性风险,比如限购了,比如你这块地政府要另派用场了,于是就悲剧了。

好友听我这一番话说完,怎一个沮丧了得:“想跑赢通货膨胀,就这么难?”我无奈称是。要么投低收益产品默默忍受通胀的蚕食。要么鼓起勇气,参与全民高利贷盛宴,坚信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投黄金?已新高。兑美元?人民币升值正酣。只恨自己不能开银行卖石油,眼看着那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却只能让“垄断”二字占尽风流。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ab260102dwtq.html

分享-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生存之道

本文是CocoaChina社区用户johnqh分享的关于AppStore开发的一些经验,比较早的一篇文章,不过仍然非常值得国内iOS领域的创业者深读,Tech2IPO编辑整理。

先自我介绍。我从08年9月就开始做iPhone。之前做PC的软件,做得没有意思了,正好iPhone的SDK上市,就尝试了一下。当然一开始不懂App Store的各种销售方法。但是那个时候的竞争少,一共就几千个app。当然有iPhone的人也少。做得最好的时候有一个app到了美国区的销售榜第 2(可惜没有到过第1)。最高的时候每天的下载量为7千到1万左右。

但是很快就感觉到越来越难做。花同样的工作量,销量远没有以前高。而且,更让人难受的是没有黏性。做PC软件,即使不更新,一样有很长时间的生命,销量慢慢下滑。而在AppStore上面,如果没有更新,销量很快会跌下去。

我对创业的看法是,一种创业只是自己有自己的工作,但是还是需要一直工作才能赚钱。做为小开发者就是这种情况。真正的创业是找到一个模式让这个模式自己增长。所以,我从09年下半年就开始转型。已经上的iPhone app和以前的PC软件都不大管了,而是在找一个可以持久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背景,以下是看法。

无论任何的创业,都需要考虑是否有门槛。没有门槛的行业,即使一开始有钱赚,很快就会有竞争者。你可以做的,其他人也可以做。最后就是大家都靠价格竞争而导致都赚不到钱。在做一件事以前,先考虑是否有门槛。否则只能打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想法。门槛有很多种。技术的难度是一种。如果技术实施起来不难,但是与众不同,则可以考虑专利。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品牌商标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保护。其它的可能的门槛为销售渠道,内容等等。

那么各位在想做一个软件的时候,请先想一下是否已经设置好门槛。很多人想到一个点子,觉得容易做。但问题是,如果对你来说容易,那么对别人来说也容易。如果你的销量高,不需要一两周就会有山寨。如果你的销量低,那做了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没有门槛的创意只是在为别人做先锋而已,不是长远之道。

这里我要讲一下对原创和山寨的看法。

第一,山寨不犯法。第二,不只中国人山寨。第三,很多山寨比最原创要成功很多。第四,但是不要侵权。山寨的正确做法是复制带创新。你山寨,我山寨,大家山寨,所以最后需要创新才可以与众不同。这个创新可以是功能,图像,技术支持等等。不过你创新了以后别人马上可以山寨你的创新。又是混战一场。

所以下面一点很重要,就是需要品牌。举个例子是Camera+。这个本身是个山寨产品,有些创新但不算是革命性的。但是开发商(TapTap Tap)是最早的iPhone开发商之一,和各个有关iPhone的博客和新闻网关系都很好。它充分利用了它的品牌优势。这个圣诞的下载量是7万。我敢 100%的保证,如果是一个无名的开发商,做出一个完全同样的app,没有这个品牌,销售量也就几百。至于利用技术做门槛的我就不具体说了。有不少 app,从08年就开始卖,卖得很好,就是没有人山寨。

所以如果想长期地成功,你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大,认认真真地投资,雇人,搞公关,做广告,把牌子打出来。另一个是找技术门槛。能够申请专利的最好(但是美国专利很贵),或者至少技术难度要高到别人很难山寨。但是,我们做软件的,不要一边骂顾客用盗版,一边自己侵权(商标,版权,专利)。这种做法更加是只顾眼前利益。后果在其它(英文)的iPhone网站上看看就知道。律师函要你下架是最轻的。有些案例中,被侵权的要苹果把开发者账户中的钱转到他们手中。甚至有个别案例,如果侵权软件卖得很好,结果被告到法庭,不仅所得全部被拿走,甚至还要另外出钱。所以,如果你侵权,你最好希望销量不高。高了以后一定会有麻烦。记得,版权包括文字,图片,音效。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一个星球大战的app,包括图像,声音,然后叫它“Star Wars XX”,那么你有商标侵权和版权侵权(图片和声音)。今天先写到这里。有很多想法要写下来,以后一篇一篇慢慢写。

二是机会成本,有的朋友会说,我就想写些小应用或者游戏,只要能够比我打工挣得多就可以了。感觉我在写市场经济而不是技术。不过AppStore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无国籍的自由的市场,所以要想在这里竞争,一定要懂经济学。

上一篇已经讲过了,如果没有门槛,就是一场大家互相山寨的混战。当然,如果你写代码的效率比别人高,那么理论上来说你可以比别人挣得多。有真正牛的朋友。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是用蛮力。做技术的是吃青春饭的。你现在可以熬夜,每周写70小时代码。但是等你有女朋友呢?结婚了呢?有小孩了呢?而且,你可以用蛮力,别人也不比你差。所谓的“nerd”,在美国俄国欧洲都有得是。不是说你牛,别人就差了。

所以现在要讲一个概念,就是机会成本。简单的讲,就是如果你为人打工可以得到的收入。如果你的机会成本超过iPhone上的收入,你会放弃 iPhone。反之,会坚持。比如说,一个美国人,他可以找到一个每月1万美元的工作。那么如果他全工做iPhone但只挣9千就不核算了。而一个中国人,打工工资2到3千美元(1万到2万人民币吧),那么如果能在iPhone上挣4千,就很happy。

这样,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在一个完全自由和平等的市场,如果大家都做山寨式的,没有门槛的竞争,那么从那些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小开发者会逐渐推出。在这方面,中国的开发者占据优势。

你一定要想到,有其它国家有更低的机会成本。比如,可能在越南,一个程序员只能赚500美元(假设了,我也不知道)。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要想开发软件,是有一定成本的。要买Mac,还至少要一个iPod Touch,还有99美元的IDP。很多穷国家,虽然机会成本低,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钱来买这些硬件,所以就无法加入竞争的行列。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比较适合个人开发者的。

但是先要警告,随着其它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不断会有其它国家的开发者加入竞争。中国开发者在机会成本方面相对欧美的优势,在三五年内会丧失给其它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个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软件业和电影业的共同点

国内开发者论坛我上得不多,一般我只上一个英文的iPhone开发网站。看看我发帖的时间。我在美国加州。这几天松散,写点码也写点文章。

我写这几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因为我看到很多朋友开发的程序用不正规的竞争方式(侵权),以及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AppStore上的软件的寿命很短。没有计划的,写到哪儿算哪儿的开发方式,按照我的说法是浪费生命。下面继续。

很多很多年以前(2000年左右),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说软件产业和电影产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依靠”hit product“。这几年的经验证实如此。电影业每年出几百部作品。有的根本发行不了。有的几万票房,几十万,几百万…上亿。绝大多数电影都挣不到什么钱。大电影公司每年投几十部,只要有几个非常成功就可以了。

这个实际上和VC投资的概念也差不多。做软件也一样。你可能写几个,十几,甚至几十个。绝大多数是不挣钱的或挣小钱,但是也许你会碰上一个热销的就全值得了。所以大家做软件开发的时候,可参考好莱坞电影业的做法。几点:

  1. 如果是人们已经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票房就自然有保证。电影业方面的例子是哈利波特。软件的例子,比如一些精典的游戏(比如吃豆豆)。但是这条路需要版权授权。小公司和个人开发者根本就不要想。
  2. 创意。这个创意可大可小。当然,大公司可以做大创意,投入高,收益也高。但个人也可以实施的。但是要注意,前两篇已经探讨过,这个创意必须要有门槛,不容易被山寨。毕竟,电影的周期是至少一两年,即使是个小创意(比如Blair Witch Project)也不大可能被山寨。而多数iPhone软件的开发周期只不过一两周到一两个月。所以又回到这个门槛。如果你唯一可能创造的门槛是技术,那么就要注意有长远的积累的计划。

iPhone的SDK是比较完善的。一般的应用都费不了什么事。很多朋友的误区是,因为觉得容易开发所以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就因为容易开发,所以就难以筑造门槛。但是想像一下,如果你在某方面有特有的技术,花了你一年时间来开发,这个时候再出app,会有人山寨你吗?你会说,我怎么可能花一年时间来赌一个软件呢?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的成功率,如果这个失败,这一年不完全白费了?

所以,这里需要短期和长期的配合。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找一个专注的领域。比如说,专门研究陀螺的应用。开发短期的小应用(有收入但别指望靠它们变富),通过开发来积累你的class library。到了一定程度,会水到渠成。好,以后可以随手拿来放在其它的项目里。这个要积累,要时间。

一旦你有一套自己的代码,从中衍生出新的项目是非常容易的。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会想到的),联网下棋。你最一开始可能花很多时间做出非常完善的中国象棋,一旦做出来之后,再做国际象棋,日本象棋,泰国象棋(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种吧?),斗兽期等等等等就是小菜一碟。

另外,有所专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产生品牌。还是以棋类为例,如果你把所有的棋类都做了,而且在每个app中向用户推荐你的其它棋类,这种凝聚力和网络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是长久的。

写来写去,三篇从经济写到技术,就是谈这个”门槛“。下一篇写中国市场了。这一点软件和电影不一样。一部电影拍的镜头只能这部电影用。而你写的代码,如果整理的好,是可以在别的项目里重用的。

4. 中国市场攻略:正篇

对于中国市场,我会写两篇。第一篇为正篇,是指传统的,卖App应用或游戏的商业模式。第二篇为奇篇,会讲一些其它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个字,“不成熟”。如果做20到30美元的PC软件,以Shareware的模式,免费试用,完整版收费,欧美正常的conversion rate为1%到2%。在iPhone上,付费版如果为99美分,这个百分比应该为10%到20%。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为0.05到0.5%,比欧美相差1到2个数量级。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结算,付费不方便,还有中国文化中对盗版的容忍。

付费方面,如果苹果肯下功夫,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两年多了,苹果一直没有动静。因为他们有数据,知道即使付费这方面调顺了,销售额也不会上升多少。但是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中,盗版是一个阶段。就像女人买包,开始买盗版,山寨,但是有钱了以后又会去买上万的正版LV。我小时候在街头买MJ,警察和威猛的翻版录音带,后来都买了正版的CD。就在几年前,大家看电影(即使是好莱坞大片)是街头买DVD(10块人民币)。这两年,电影业发展得好了,人也有钱了,就去影院看80块钱的电影(比美国还贵)。

讲一下心理学。一般说来,一个人平均要三次认真的考虑后才会采取行动,而需要九次有效眼球才会真正考虑。意思是,人是很懒的。买了iPhone,把这个用户从不购买者转到购买者有一个过程。他看到9个吸引他的软件后,会第一次认真考虑是否设置他的iTunes账户来购买。平均3次认真考虑后才会真正行动。那么他需要看到27个吸引他的软件才会做第一次购买。这个数字,由于盗版的原因,在中国只会更高。

欧美人早就没有了这个槛,是因为音乐。iPod早已经成为欧美人音乐生活的一部分,一般人都已经有一个iTunes的账户。实际上我不认为99美分的价格是超出国人消费能力的。这只是两瓶水的价格。而且一旦一个人做出第一次购买,第二次,第三次就比较容易了。但是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软件并不多。所以有效眼球并不多。

这个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家都在等。苹果在等。开发者在等。用户也在等。这就变得很有意思。如果你想在中国市场成功,就必须有耐心,要等,而且我们不知道真的要等多久。但是可以一边为欧美用户开发(多数中国开发者都是这样的),一边为中国市场做准备。这个准备包括技术,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创意。有些针对中国的创意,你不一定要现在做,但是一定要把技术准备好。还有,我认为中国市场起飞的时候会有一个特色,就是客户群会和欧美不同。欧美的主要客户群是十几二十几的青少年,卖得最好的是游戏和娱乐类。中国最早一批的 iPhone拥有者是IT界的年轻人,男性为主,也喜欢游戏和稀奇古怪的应用,但是对欧美类的娱乐软件就不感冒。当iPhone成为大众消费的时候,开始的主要用户会是70后,小资状况,有车有房。他们的主要兴趣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健康,旅游等等),投资和家庭经济的管理,以及子女教育。当然,长久地说(比如5到10年后)的主客户群也会和欧美接轨成为青少年。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女性会占更高比例。这个只能算是我的观察。有不少朋友给老婆卖了iPhone,然后买app都是老婆主导的。所以app要做得精致。这里要提倡大家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多出门,多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创意。另外,多问问老婆或女朋友的想法。

最后针对教育讲一点。如果自己没有小孩,不要去尝试针对小朋友的软件。有很多事情,没有小孩的时候是想不到的。比如,小孩的视力到6到7岁才发育好,不应该从小就盯着屏幕看。(中国小孩近视的不要太多哦)所以做这个5岁前年龄层的软件,一定不要用小字体,不要用很细致的图像,应该用大块的色块。甚至界面上应该完全不用字,而是用图标来表明功能。等等等等。这些有孩子的人会有体会。

5. 中国市场攻略:盗版篇

谈到中国市场,就必须对盗版有个研究。我下面写的不是从业者或者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盗版,以及预计国家决策方面的变化。我们不谈女人买的包,只谈知识产权。主要的盗版有PC软件,游戏机软件,音乐,影视和书。

在90年代底,中国人的收入还很低。电脑在那个时候还算奢侈品。相对来说,软件的价格是高得离谱。对盗版PC软件的默许是中国电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盗版软件,就没有联想等国内知名的电脑企业。另外,软件的盗版养活了一大批的装机者。同样,对影视DVD盗版的默许是对国产影视硬件(电视,DVD机)产业的支持。可以说功不可没。几乎一两年时间,DVD机就到了各家各户。DVD的盗版也养活了不少小商小贩。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盗版是利益的转移。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需要内容提供者(软件公司,影视公司,作家,音乐家等)和渠道,最终到消费者。盗版的效果是把内容源头的利益无偿的供给渠道。在这里利益转移的过程中,会对经济的架构产生影响。

至少在初期,盗版软件和影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正的,因为被盗的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和影视企业。利益从他们的手中转到了国内的下层民众,同时支持了国内的硬件厂商。但是,从长远来看,负面效果也不可低估。比如说,我们IT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国际上能打得出牌子的软件企业。同时,就是我的圈子,就知道四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只是一个壳,全部的技术都放在国内做。这表明,我们在技术能力上不比国外差,但是因为国内软件环境(主要是盗版),只能给国外公司打工。国内的影视界也是如此。这么大的市场,但应该说大多是低成本的劣质作品。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如果盗版猖獗,都会对内容源头产生抑制作用。软件是最典型的例子。音乐也不例外。十年前被盗版的主要是港台歌手,最后结果是国内的音乐界停滞不前。90年代还有中国的原创摇滚。现在这些人大多另谋生路。除了炒出来的但毫无原创精神的超女,中国音乐界能拿得出手的有几个人?

游戏机游戏的盗版更加对国内的产业毫无帮助。最后得益的是索尼和任天堂。中国的盗版者只能赚些小钱。但同时,国内有技术可以做自己的游戏机硬件平台,但是没有人敢。这种盗版实际上对索尼和任天堂是个保护。国家在对盗版DVD的打击方面的力度有些加强。实际上就是在美国,大家看影碟主要是租而不是买。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视频。这一方面我比较乐观。因为网流的成本,一个视频网站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未来一定是付费观看,或者像IPTV里点播。所以影视界现在有复苏的迹象。

即使仅仅是要扶持几个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国家也会继续打击盗版DVD,而且支持这些网站像付费观看授权影视转型。书业的盗版本来也需要出实体印刷书。盗版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差,而且错字和乱章多,所以并不过分。现在转入电子书时代。随便什么书,都可以网上找到,因为读书还是手上拿着的好,所以虽然有影响,出版业还可以过得去。但是今后几年是掌上电脑,手机,和电子书硬件的时代。在iPhone或iPad上读电子书甚至比实体书更舒服。如果继续容忍电子书的盗版,会对国内的出版业和文学界有致命打击。

我可以预测,如此下去,文学界会布软件业和音乐界的后尘。

所有这些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盗版。中心思想就是盗版在某一阶段是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但是如果长期允许,会造成源头干涸而对经济和文化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我认为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会渐渐改变,保护的力度会增加。我曾经读到过(好像是创业家杂志),App Store在中国的销售额为全世界的0.N%,而10%的利润是中国开发者的。我在第二篇里面讲到过机会成本。根据那里面的逻辑,我认为这个比例还会增加。这个时候,打击盗版是保护国内开发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国外开发者。另外,苹果每一次升级,破解都越来越困难。国家政策和苹果技术的双重挤压会使得 app盗版越来越难。另外99美分相对大多数的小资并不算过分。综合所有的因素,我对国内的市场的前景是看好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自己盗版。现在很多产权所有者还对App Store不了解不重视,但是一旦这个产业起飞,可以想像各种传媒的报道。到时候大家都会要分一杯羹。那个时候如果你用了盗版的内容或者商标,后悔也来不及。

这一篇放在正篇之后。孙子兵法说,“以正和,以奇胜”。盗版奇正都不算。因为没有可持续性,所以不可能胜。我把它归类于“自杀性攻击”。下一篇会讨论些另类的商业模式。

6. 中国市场攻略:奇篇

做任何行业都要有个宏观的意识。不要只盯着你自己的app和竞争者。世界上iPhone的量有多少?增长多少?开发者有多少?增长多少?

想像一下整个App Store的市场为一个大蛋糕。这个蛋糕是增长的,我的估计是每年翻番。但同时,开发者的数量增长得更快,每年3到4倍。所以虽然蛋糕大了,每个人分到的更少。

有些人会说“那么就靠广告”。但是广告的蛋糕有多大呢?

整个经济中广告的市场的大小是被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所限制的。一般一个公司,可以把收入的15%投入到市场开发,包括渠道开发,公关,广告,网站等等。广告这一块,又再细分到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手机等等。手机这里再分iPhone,Android等等。当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出现的时候,这个广告业的大蛋糕是不增长的,而是多了一个分享者。每一次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原有的某些形式必然会被挤压。这个在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已经体现。报纸业承受的打击最大,现在所有的报纸都亏本。再过几年,可能会进入无报纸的时代。

我的意思是,虽然iPhone上广告的整体会增长,但是当这一产业成熟以后,这个增长率不会超过iPhone拥有量的增长。在app中加广告的开发者的增长率会比这个高得多。大家的广告收入也会越来越困难。

我把付费软件和广告看做为iPhone软件业的两个正途。要成功,我前面已经讨论过,要技术,经验,创意的积累。下面讨论的是奇途,为不一样的操作形式。App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思是,不要把自己框在软件业。眼光放开些,把iPhone app做为其它行业的商业工具。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些例子。比如苹果自己的Remote,是它iTunes系统的一个部件。其它还有iPhone QQ,Amazon网店,Kindleapp,招商银行的掌上银行,等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免费,无广告,目的是把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框在自己的系统里面。那么你会说,这些都是大公司,和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任何大小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可以把iPhone加入到自己的服务之中。继续把这个概念延伸,我们可以考虑新的创业机会,甚至对已有行业有颠覆性的。我说的创业,不要仅限于IT。你可以考虑餐饮,娱乐,零售等等。例子包括用手机点餐,预定,KTV点歌等等。大家自己去想吧,我有些具体想法会留给自己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往这方面发展,就不能够只限于iPhone平台。Android,WP7和Nokia都需要在考虑范围之内。要求你对行业熟悉(不是说 IT行业,而是你app支持的那一业)。既然平台多,技术上的工作量也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门槛高,竞争少,而且黏性大。

在这条路上继续延伸,大家也可以考虑做硬件。利用iPhone的接口或蓝牙连接到其它的平台,而试用app提取和传递信息。这方面我可以讲几个例子。比如汽车警示灯亮,修理厂第一件事是用一个手上的ODB-2(汽车数据分析仪)来读错误信息。美国很多人自己都有,小问题就自己修了。这个东东很容易做成连接

一个iPhone的附件+软件(实际上至少有两家已经做了)。商业模式是卖硬件送软件。

再举一个医疗器械业的例子,很多的医疗仪器都可以转换为iPhone附件。比如说,有一种24小时的心电图,带了一天以后要送回给医生来看。想像一下,如果这个小机器把信息用蓝牙发给iPhone,再通过iPhone在软件内分析寻找异常,发现异常的时候直接发给医院,对病人和医生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要想在这个方向发展,开发者必须把自己的行业定位于IT之外。你不可能整天宅在家里幻想出来一个创意。需要走出家门,多和朋友聚会聊天,观察生活,才能会发现机会。而且当找到机会以后,你必须有社会关系(或者雇人)来了解你本来不懂的行业。好处是,当你真正地起步,那会是一个真正的创业。

当App Store上卖软件越来越难,甚至用广告赚钱都有向下趋势的时候,这种另类的app会逐渐增多,为开发者提供就业和收入机会。甚至长远(5到10年以后)来看,这一类的规模会超过传统的软件。

写到这里,前5篇都是为了这一篇打伏笔。分析过去和现状的目的是预测未来。我的新年感言的主体到此结束。这几篇基本上都是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市场。以后可能会写些番外篇,写些具体的注意事项。这个要看心情了。

7. 本系列的目的

决定加写一篇。本来是想有些东西应该是意会的,但是还是讲清楚比较好。

我的这些观点,并没有在其它论坛上阐述过。肯定有很多朋友已经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想法,我只是把条理整理清楚罢了。一般来说竞争对手之间是不互相支持的。无论如何,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可能会对很多的现在和将来的竞争对手有帮助,也就是可能会伤害自己。为什么我要写这些呢?我又要写宏观了。

一个创业者,如果想成功,不只要自己有创意,技术,经验。还有一点,就是要有个好的大环境。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大群人在一个大厅里party。如果大家都小声说话,那么你说话的对象虽然有些困难但仍然可以听见。如果有一个人大声说话了,那么他的说话对象可以听得很清楚。那么是不是大声说话是最好的策略呢?如果所有的人都大声说话,结果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听见。

App Store这个市场在中国出于一个交叉路口,可进可退。因为我国的具体环境,普遍浮躁,很有可能把这个大环境搞砸了。一个人浮躁,市场还可以忍受。一个快餐软件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浮躁,都做快餐软件,这个平台就根本不可能吸引人。那么无论你再有创意,再有技术,又能怎么样呢?

再举个iPhone之外但和iPhone有关的例子。比如9X盗版网。我在第5篇中已经讲过,如果盗版过于猖獗,会使得源头干涸。所以盗版网的存在需要一个特定环境,就是绝大多数人不使用盗版。很矛盾的,是不是?这种自相矛盾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成功就是自杀。iPhone app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盗版行为。如果你是开发者,请想一想长久的方向。我们在做app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自己赚钱。

想一下自己的app对整个平台是否有贡献。想一下如果这个平台所有的软件质量都是类似于你的,这个平台是否还有吸引力。我在第6篇所阐述的长远的方向,需要对其它行业的了解,需要支持多种平台,还有99%可能性需要后台数据库和服务器,需要行业内的关系网。不可能一个人操作,而且周期不是一周两周,而是以年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这个模式的地域文化性是很强的。一个针对中国的创意放在美国一定不适合,所以必须要求App Store在中国的健康。你是否愿意花钱投入在一个5年以后可能没有吸引力的平台上?

的确,我是在分享经验,也有可能会给竞争对手产生帮助。但现在我所关心的是这个平台在中国的成长。我不希望它是一个垃圾堆。按照第2篇所说,大家应该很清楚中国在机会成本上的优势。因为这个机会成本的差异,很多欧美的个体开发者和小开发公司会被挤压而离开市场。再加上iPhone销售量的增加,至少在近期,这个平台对国内真正认真的小开发者还是有利可图的。那么我的具体建议:

  1. 行业需要自律。不要做快餐软件和盗版了。练手的app可以自己玩,可以分享给家人和朋友玩,不要放到App Store上去。
  2. 短期内可以山寨,但是要做出有水平的山寨,在不侵权的前提下要比原版做得更好。我知道我国IT的技术水平,有充分的信心。
  3. 做app要有专攻。GPS,录像,某一类游戏等等。挑一个,专心。
  4. 中期要原创。不要跟着别人走了。你不比别人苯,何必总落后一步呢?
  5. 积累经验和技术的同时,要注意生活,积累创意。同时,也必须积累资金。
  6. 未来的大创意可以是继续在iPhone软件业,也可以是IT以外。
  7. 某一天,你会觉得你的大创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就是你真正创业的时候。你会知道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花。

这一系列文章就算先钉个桩。有的新手需要两三年时间才会体会。等2013年新年,我们再回头看这些文字,到时候和现实对照一下,看看我对了

8. 竞争篇:如何以弱击强

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会产生领头厂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个团队,相对于个人,有太大的优势。代码可以共享。你一个人可能需要一星期才写好的代码,在一个大公司里,很有可能有现成的,拿过来用就可以了。你不懂的地方,公司里可能已经有专家,直接问比上网问要更快更直接,不知道要省多少事情。

无论国内国外,这是一个绝对的趋势。慢慢地,各个榜位都会被团队占取。如果你想要生存,你也必须要有个团队。不要再想像可以单枪匹马像赵云一样七进七出。你一个人杀进这个已经逐渐成熟的市场,连个水漂都很难打起来。

在这里的朋友,五年以后99%是两种结局之一:创业,带自己的团队,或者打工,做为一个团队的一员。还继续坚持单干的恐怕是很难得的。

先说明,打工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收入稳定,操心的事情少,有时间可以陪家人朋友出去玩。而且,做IT的,无论如何也算白领了,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是,我猜大家玩iPhone,都有一个创业的
梦。

那么怎么能够在这个竞争环境下生存呢?你知道无论你怎么做,一定有一个公司比你做得更快更好。

我这里建议一个要点:

你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强。你只需要在一项上比别人强很多。如果你想做市场第一,那么你必须要在每一个领域和你比拼。但是正视现实,如果你是一个人,甚至两三人的团队,你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开战。如果那样做,你会败得很惨。但是如果你想在这个市场生存,只需要有一个特长,而且是别人很难山寨的特长就可以了。你不会是市场的领头羊,但是会站稳脚跟,这就会给你时间,给你机会。

随便看看现在的IT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苹果的Mac是千年老二,但是它的支持者像是一个教派一样,永不言弃。iPod的竞争对手中,大多数无特点的已经都撤了,倒只有微软的Zune利用另类的界面有一个小而坚韧的客户群。

至于智能手机中,老的Windows Mobile是在所有领域竞争但都不突出的,所以败得很惨。Android只有一个比iPhone强的地方(当然其它地方也都做得不错),就是免费,所以有赶超的趋势。而黑莓虽然OS老旧,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都比iPhone差一个数量级,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只因为它的公司电邮做得好,它的命还长着呢。 Wii相对XBox360和PS3是小弟弟,但就因为手柄而成了老大。就是说做为个人开发者或者公司,做精胜过做全。要学会取舍。做为一个创业者,知道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才是最重要的。而一般人,很容易进入什么都要做的困境。尤其是当你收到用户的邮件,说“如果你的软件可以做。。。就好了”的时候。

但先说前提,你的专攻必须是不易山寨的。看我头三篇,讲得很清楚了。就我自己来说,也做过零七八碎的app,有些也挣些钱。但是回想起来,都不值得。那个时间精力,不如盯住一项。所以现在我手头的创意一大堆,都放着。没有精力做不如不做。术业有专攻。再结合app市场在国内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我相信有些朋友一定可以脱颖而出的。

9.新年感言-大众与小众

在第8篇里,一些朋友在讨论团队和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要点,就是说,如果你(或团队)的创意做成功了,很容易被大公司山寨。在这一点上,反而个人更灵活。所以这一篇要从这一点谈开去。前面几篇谈过要做精,这一篇要谈在哪一方面做精。

先说明,我不是搞游戏的。对我来说,游戏和应用是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不敢评价。不过我对应用的东西搞得多了,从每份3万美元的专业软件(可以说没有那个软件,大家今天的生活会很不一样),到每份OEM挣25美分的;从PC,Mac到iPhone。所以这方面我是敢说话的。

如果要创业,先要有个目标。你是想赚一票就走?想要长久入账?想做到一定程度卖掉?

做其它行业,一般的就会想做长久,有稳定收入,而且压力不会过大。做软件业的,我们听到的都是做大事业的故事,想的是从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成百渡,上市,变亿万富翁。

实际上,现实远远不是这样。即使是VC投资的,也是绝大多数失败。而成功的,也很少说以上市为出路。很多都是卖给大公司。这里先讲明,卖公司不是一个不成功的表示。很多人做IT公司的最开始定的最终目的就是卖,而且绝大多数的“成功”创业者的终点也都是卖掉。当然也有搞不下去被迫卖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个小团队,做出了一个大众市场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肯定会受到大公司的注意。如果有大公司加入正面竞争,多半迟早会败得很惨。所以最好早点卖给大公司,双方都有利。

那么,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做IT业创业的,就不可能做长久吗?

错。这一篇的题目是大众与小众。大家在各种报道中看到的都是极端成功的例子。要做极端,就要做大众产品。要想要VC投资,前提是要盯大众市场。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服务小众市场的业者优哉游哉,在他们的领域垄断市场,又丝毫不怕有大公司的竞争。

举个例子。我在大学做的毕业项目是为一个公司重做“市场调查”软件。有一个同学在那个公司做事,所以知道些内部资料。所谓“市场调查”,实际上是每年竞选的时候的选民民意调查,所以有些政治上的专业性,软件也因此而内部写的。老板只做民主党生意。一个办公室里只有三四个人。一年的营业额为75万美元(90年初),办公室租金加员工工资不应该超过十五万(那个时候,年薪三万算不错的了)。电话调查是其它公司来做(费用是最终用户出),他这个公司只是最终把数据用软件整理出来,打印报表。老板一年只有快到竞选期的时候来办公室坐坐,平时根本看不见人。

这个公司的根本还是软件,但是老板一定不会说自己是软件业的。这个领域,没有任何的大公司会有兴趣,而壁垒(这个包括人脉)使得新的竞争对手很难进入。一个公司,完全可以十几或几十年的持续下去,也不需要太多的更新。

个人有个人可以掌控的市场。小团队有小团队可以掌控的市场。如果你超出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迟早会遇见无法抵抗的竞争。但是,如果你的市场选择得好,和你团队的规模相符,对大公司是鸡肋,而对个人或更小的团队来说门槛又太高,你完全可以在有限的小众市场区得垄断的机会。所以说”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

还有一点,大家所听说的,被报道的公司和团队都是做大众产品的。他们会有意识的PR,想办法上新闻,而且会尽量显示自己的成功。一方面是帮助产品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找到有兴趣的买家。而服务小众市场的公司一定很低调,一般不会接触媒体,即使被报道,也不会透露收入情况。再随便个些例子。iPhone的开发者论坛就是小众网站。新浪腾讯这样的大鳄一般不会对这个小众市场感兴趣的。

FROM CocoaChina社区用户johnqh的分享

iOS学习笔记-iPhone优秀应用设计细节

虽然iOS游戏和iOS应用的交互设计或许很不一样,但是基于同一个人机交互指南,肯定是在同一个规范理念之下,此处记录一下来试同城交互设计师肖肖的一段日志。用于学习记录吧。。

作为一个刚入行的交互苦逼女,最烦恼的事情是如何解决“iPhone原生的界面控件无法满足产品日益增长的功能需要”这个大矛盾。一方面,如果保守地采用传统的iPhone控件,不能给产品带来太多的创新价值;另一方面,如果过于突破,又害怕不能通过APP Store的审核,开发同学辛苦之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纠结通过的时候,看到APP Store上有一些创新的设计,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时候就特别开心。这里分享一些特别有新意的APP,看看它们是怎么突破传统的,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点积累,为以后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提供点灵感和解决方案。

在开始分享前,先介绍一下APP Store审核机制中与界面相关的条款。

一、 顺畅的返回及导航设计

在影视作品中,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叫做转场。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APP传统的滑动、翻页、水平翻转转场设计,能够给用户过渡切换时很好的视觉引导。此外,对于APP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转场的过程,而是如何在场景中的往返,导航切换。明晰的信息架构、便捷导航、一目了然内容分类,简短而不焦虑的转场时间,才是优秀软件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一)从界面切换时的设计解决转场的等待问题

Favorite TV立方体翻转的设计很有新意,在等待过程中除了“转菊花”和“咖啡杯”,其实我们还可以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JESETTER对等待进度的设计,让人堆“返回键”另眼相看。 转菊花”的位置,返回键的设计除了在外形上有突破外,在功能承载上的突破也是可以借鉴参考的方向。另外,JS对导航的设计也很特别,本来传统的居于界面低端的tab导航栏,可以由一行变成两行,这样减少了一级界面的跳转。

(二)从快捷的返回键解决转场的页面切换问题

转场过程中的等待会造出用户焦虑,进而造出用户流失。复杂层级的应用软件,如果“返回键”的功能设计不好也一样会造出用户在返回过程中的焦虑,导致用户流失。

对于层级复杂的软件,传统的返回键安装到底是返回上一次操作的页面(back),还是返回上一层级(up)?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做到深度和广度的平衡。个人感觉下面的软件是给出了许多不错的解决方案。

在标题栏设置“返回”按钮

在界面底部设置多个状态的返回按钮

通过手势实现返回操作

(三)从合理的导航设计避免转场

任何时候有一个全局的导航条,能够快捷导航是一个设计理想。但是对于有第三第四第五层级的应用软件来说,在次级页面有个固定的位置摆放全局导航,不免有点影响其它操作任务,爱看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思路,可以放置于左侧,通过向右滑屏展开,既不影响子页面的操作任务,又能够解决全局导航问题。

对于一个界面分为两个TAB的设计有时的确让人困惑,UNIQLOOKS在次级导航的设计很有新意,但是前提是次级导航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且用户不会平凡切换。

二、 轻巧的移位与重叠设计

交互有一个可怕的定律叫“漏斗法则”,意思是尽量减少操作步骤和界面跳转,每增加一个操作步骤或者界面切换,就有可能流失10%的用户。位移与信息叠加的设计模式,在不跳转的情况下,通过内容移位,能够合理展示更多的信息,扁平化信息架构,在操作者产生交互的地方,就近通过这种方式就完成了轻便的操作。Path、with/、myPANTONE便是通过内容移位与信息叠加的模式来展示信息的比较有趣的软件。

Path位移的动画一直都很顺畅,这是Path体验很到的地方。

With/的层叠设计和透明效果,让人对界面信息的排布重新思考。

myPANTONE,很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核心功能操作在一个页面既可以完成。除了采用内容位移的设计,界面的合理分层也是避免转场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 风度的隐藏设计

手机的界面有限,对不影响界面内容的控件,悄悄的帮助用户隐藏,无疑是一个很贴心的操作。这里绝对知乎和PIICTU的导航栏的隐藏设计给自己的体验很好。

另外Recipe Library的搜索框隐藏,就挺有风度的,并且继续上移展示软件名称的设计,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品牌感知。

总而言之,不要因为苹果的用户规范就对自己过于的约束,优秀软件必定带有一定的创新性,清晰的导航,快捷的返回,短暂的等待页面,是每个优秀软件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是为了保障这些品质而作设计,而非为了遵循规范而设计。要不然那便不是设计,而是标准化生产了。

FROM http://www.xiaozhijie.com/blog/122/649073.html

iOS学习笔记 – App Store里的一些门道

自从转行后,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和研究iOS,当然APP STROE这个衣食父母一定要注意啊,学习笔记参考如下, 来自 胡太狼,你在哪儿?

无疑,随着Google收购Moto,当今的移动互联网,Android和iOS两个平台的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暑假期间,对于iOS平台也进行了一些琢磨,所以将做的一些笔记整理了一下,贴出来…谈iOS,不能不谈到@tinyfool这位活跃的大哥,其对苹果的狂热让我看到了乔布斯麾下的苹果迷的存在并不是忽悠人啊!!!其对iOS平台的一些理解还是值得玩味的。

首先,tinyfool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如下:

iOS+Android用户才可以叫做移动互联网,这和以前说的无线业务不一样,不能说是手机就是移动互联网。有志移动互联网的人要想明白这一点。首先是能自由访问互联网,然后是自由下载应用。移动互联网是黄金,无线只是黄草,甚至不是手机也可以是移动互联网,苹果懂这些,所以才会市值那么可怕。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和无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但是在很多大公司,其实就是当年做无线做sp、wap的人去做移动互联网,我也不是说这样不行。但是要转换思路才行。人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也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才行。

我的一点笔记如下:

– iOS应用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只有达到了3.29万用户以上才算及格,否则没资格在那儿装牛逼说自己开发了一个iOS应用。

– App Store的优势:

– App Store的劣势:
  • 马太效应的存在遏制了一些刚进入开发者,新手冒出来很艰难;
  • 版面非常有限,用户能够看到的只有五六千个链接,但是几十万个应用库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 用户行为模式(不稳定的定期互访);
– App的所有推广目的是将应用推到App Store榜单上:
  • 可以通过广告进行推广,注意点就是不能够只投一两天,至少也要坚持投四天或一周;
  • 媒体或者是相关科技博客的评测推广;
  • 限免推广;

– App的发展趋势:

  • 社会化应用:Talkbox/Instangram——即时性、社会化的需求反映;
  • 应用社会化:Openfeint/Game Center;微博;应用类的社交网站,例如iApp4Me;
– 互联网解放了生产力,社会化带来了新的奇迹,并创造和提供了智能的渠道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玩儿和用:
  •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我要我自己的fashion,这个场面我想要并且我能够hold住!
  • 发掘隐形的联系,每个社交图谱或者是社交关系背后一定会有某种关联,好好利用这个就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可以引爆流行;
  • 用户参与度高,只有足够的互动才能够拉住用户,有了pull自然而然会push用户去贡献;
– 思维:从传统应用软件思维到互联网思维,送互联网思维到移动互联网思维
相应的公司或团队发展策略:Web为主,Mobile为辅;Web=Mobile,平等;Mobile为主;
移动互联网中,我们在思考用户的需求时候,要结合移动的场景——特定的碎片化时间下或者特定的移动场景中,用户想要干什么?
爱范儿上的的《聊聊App Store的产品和运营攻略》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了App Store,帮助外行人能够更容易把住苹果这个妹,毕竟靠这个妹妹吃饭啊!!!我因此也根据文章画了个思维导图【点击可查看大图】:

iOS平台形势和互联网企业如何应对移动浪潮 topgeek版

视频: 第十一期 iApp4Me宣讲

FROM http://www.hoowolf.net/2011/08/25/the-notes-about-ios/

RAID磁盘阵列复习笔记

好久没有接触磁盘阵列了。。当初了解过的知识貌似也记得不太清晰了。。。逝世后复习一下拉~~大家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根据磁盘陈列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将RAID分为不同的级别。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l,而每一level都代表着不同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 0~RAID 5。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 3,level 1也不低过level 4,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operating environment)及应用(application)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RAID有一基本概念称为EDAP(Extended Data Availability and Protection),其强调扩充性及容错机制,也是各家厂商如:Mylex,IBM,HP,Compaq,Adaptec,Infortrend等诉求的重点,包括在不须停机情况下可处理以下动作: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自动检测故障硬盘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重建硬盘坏轨的资料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备援Hot Spare
  • RAID 磁盘阵列支援支持不须停机的硬盘替换Hot Swap
  • RAID 磁盘阵列支持扩充硬盘容量等

RAID 0:无差错控制的带区组

要实现RAID0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硬盘驱动器,RAID0实现了带区组,数据并不是保存在一个硬盘上,而是分成数据块保存在不同驱动器上。因为将数据分布在不同驱动器上,所以数据吞吐率大大提高,驱动器的负载也比较平衡。如果刚好所需要的数据在不同的驱动器上效率最好。它不需要计算校验码,实现容易。它的缺点是它没有数据差错控制,如果一个驱动器中的数据发生错误,即使其它盘上的数据正确也无济于事了。不应该将它用于对数据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如果用户进行图象(包括动画)编辑和其它要求传输比较大的场合使用RAID0比较合适。同时,RAID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比如所需读取的文件分布在两个硬盘上,这两个硬盘可以同时读取。那么原来读取同样文件的时间被缩短为1/2。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没有冗余功能的,如果一个磁盘(物理)损坏,则所有的数据都无法使用。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240G

RAID 1:镜象结构

对于使用这种RAID1结构的设备来说,RAID控制器必须能够同时对两个盘进行读操作和对两个镜象盘进行写操作。通过下面的结构图您也可以看到必须有两个驱动器。因为是镜象结构在一组盘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镜象,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它比较容易设计和实现。每读一次盘只能读出一块数据,也就是说数据块传送速率与单独的盘的读取速率相同。因为RAID1的校验十分完备,因此对系统的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的RAID功能由软件实现,而这样的实现方法在服务器负载比较重的时候会大大影响服务器效率。当您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可靠性时,如进行数据统计,那么使用RAID1比较合适。而且RAID1技术支持“热替换”,即不断电的情况下对故障磁盘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只要从镜像盘上恢复数据即可。当主硬盘损坏时,镜像硬盘就可以代替主硬盘工作。镜像硬盘相当于一个备份盘,可想而知,这种硬盘模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RAID 1的数据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级别上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盘的利用率却只有50%,是所有RAID级别中最低的。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120G

RAID2:带海明码校验

从概念上讲,RAID 2 同RAID 3类似,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 节。然而RAID 2 使用一定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上图右边的各个磁盘上是数据的各个位,由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得到的海明校验码可以保存另一组磁盘上,具体情况请见下图。由于海明码的特点,它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当高,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又比RAID3,4或5要简单。没有免费的午餐,这里也一样,要利用海明码,必须要付出数据冗余的代价。输出数据的速率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相等。

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3这种校验码与RAID2不同,只能查错不能纠错。它访问数据时一次处理一个带区,这样可以提高读取和写入速度,它像RAID 0一样以并行的方式来存放数据,但速度没有RAID 0快。校验码在写入数据时产生并保存在另一个磁盘上。需要实现时用户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驱动器,写入速率与读出速率都很高,因为校验位比较少,因此计算时间相对而言比较少。用软件实现RAID控制将是十分困难的,控制器的实现也不是很容易。它主要用于图形(包括动画)等要求吞吐率比较高的场合。不同于RAID 2,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利用单独的校验盘来保护数据虽然没有镜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n-1)/n。

RAID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4和RAID3很像,不同的是,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在图上可以这么看,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它的特点和RAID3也挺像,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

从它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它的奇偶校验码存在于所有磁盘上,其中的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其它的意思也相同。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同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允许单个磁盘出错。RAID 5也是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单独硬盘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存放于各个硬盘上。这样,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它硬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硬盘的利用率为n-1。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RAID 3 与RAID 5相比,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RAID-5的话,优点是提供了冗余性(支持一块盘掉线后仍然正常运行),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N-1/N),读写速度较快(N-1倍)。RAID5最大的好处是在一块盘掉线的情况下,RAID照常工作,相对于RAID0必须每一块盘都正常才可以正常工作的状况容错性能好多了。因此RAID5是RAID级别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RAID5校验位即P位是通过其它条带数据做异或(xor)求得的。计算公式为P=D0xorD1xorD2…xorDn,其中p代表校验块,Dn代表相应的数据块,xor是数学运算符号异或。

RAID6: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磁盘结构

名字很长,但是如果看到图,大家立刻会明白是为什么,请注意p0代表第0带区的奇偶校验值,而pA代表数据块A的奇偶校验值。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当然了,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我想除了军队没有人用得起这种东西。

RAID7: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RAID7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提高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因为加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由于采用并行结构,因此数据访问效率大大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它引入了一个高速缓冲存储器,这有利有弊,因为一旦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当然了,这么快的东西,价格也非常昂贵。

RAID10/01: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

这种结构无非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因为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因此可以相互补充,达到既高效又高速还可以互为镜像的目的。大家可以结合两种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来理解这种新结构。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主要用于容量不大,但要求速度和差错控制的数据库中。

其中可分为两种组合:RAID10和RAID01

RAID 10是先镜射再分区数据。是将所有硬盘分为两组,视为是RAID 0的最低组合,然后将这两组各自视为RAID 1运作。RAID 10有着不错的读取速度,而且拥有比RAID 0更高的数据保护性。

RAID 01则是跟RAID 10的程序相反,是先分区再将数据镜射到两组硬盘。它将所有的硬盘分为两组,变成RAID 1的最低组合,而将两组硬盘各自视为RAID 0运作。RAID 01比起RAID 10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不过也多了一些会让整个硬盘组停止运转的机率;因为只要同一组的硬盘全部损毁,RAID 01就会停止运作,而RAID 10则可以在牺牲RAID 0的优势下正常运作。

RAID 10巧妙的利用了RAID 0的速度以及RAID 1的保护两种特性,不过它的缺点是需要的硬盘数较多,因为至少必须拥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硬盘才能使用。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

同RAID 10相仿的,它具有RAID 5和RAID 0的共同特性。它由两组RAID 5磁盘组成(每组最少3个),每一组都使用了分布式奇偶位,而两组硬盘再组建成RAID 0,实验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50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优秀的整体性能,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即使两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也可以顺利恢复过来。

RAID 50最少需要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存储、高读取速度、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事务处理和有许多用户存取小文件的办公应用程序。

RAID 53:称为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结构的实施同Level 0数据条阵列,其中,每一段都是一个RAID 3阵列。它的冗余与容错能力同RAID 3。这对需要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RAID 3配置的系统有益,但是它价格昂贵、效率偏低。

RAID 1.5:一个新生的磁盘阵列方式

它具有RAID 0+1的特性,而不同的是,它的实现只需要2个硬盘。从表面上来看,组建RAID 1.5后的磁盘,两个都具有相同的数据。当然,RAID 1.5也是一种不能完全利用磁盘空间的磁盘阵列模式,因此,两个80GB的硬盘在组建RAID 1.5后,和RAID 1是一样的,即只有80GB的实际使用空间,另外80GB是它的备份数据。如果把两个硬盘分开,分别把他们运行在原系统,也是畅通无阻的。但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如果两个硬盘在分开运行后,其数据的轻微改变都会引起再次重组后的磁盘阵列,没法实现完全的数据恢复,而是以数据较少的磁盘为准。

JBOD

严格的说,JBOD并不属于RAID的范畴,只是将多个磁盘空间合并成一个大的逻辑磁盘,不具有错误冗余机制。资料的存放机制是由第一颗磁盘开始依序往后存放,即操作系统看到的是一个大磁盘(由许多小磁盘组成)。但如果磁盘损毁,则该颗硬盘上的所有资料将无法救回。若第一颗硬盘损坏,通常无法作救援(因大部分档案系统将档案表存在磁盘前端,即第一颗),失去档案表即失去一切资料。

如果两块硬盘:160G+120G=280G

在实际的应用中,RAID2~4并不存在,因为RAID5已经涵盖了所需的功能。因此RAID2~4目前只有在研究领域有实作,而在实际应用上则以RAID 0、1、0+1、5或RAID6为主。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用的最多的也就是RAID 0、1、0+1和RAID 5。

FROM: http://www.biaodianfu.com/raid.html

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增长这么快,但是我们却越来越苦呢?

可能我们每天都会在新闻上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多么多么的快,我们的环境多么多么的好,可是为什么我们(P民)会觉得越来越苦呢,可能我们隐隐约约也知道原因和现象,可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述,现在借一个很有见解的总结概述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来自 阮一峰

去年,何毓琦教授推荐了《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长文《中国会变成消费大国吗?》(中译)。

那篇文章非常长,足足有十几页,我一直拖着没看,直到上周末才读完。

它的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David Leonhard,他以自己在中国各地的采访经历,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走向。看完以后,我一声长叹,为什么想要了解中国,只有去看外国报纸?

中国正在致力于从生产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

David Leonhardt认为,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压倒一切的政策目标。因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保证政治统治。所以,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政府动用了各种手段。

他举了一些例子,我认为非常具有洞察力:

(1)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压低煤炭、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价格。这实质上是让中西部省份补贴沿海省份,因为当时沿海省份经济增长最快。

(2)压低储蓄利率。这样做减少了居民收益,但是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便宜的资金,等同于居民补贴企业。

(3)压低工资。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这保证企业—-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业(它们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最大)—-获得便宜的劳动力。

(4)不允许自行组织工会。由于工人没有统一的组织,这使企业可以方便地解雇工人,同时也有助保持低工资。

(5)维持严密的户口制度。这一方面阻止劳动力向工资高的地方迁移、另一方面由于户口与福利制度挂钩,没有户口就享受不到当地的福利,这就降低了政府的福利支出,使得政府有更多的钱用于投资。

(6)社会福利严重不足。教育、失业、医疗、住房等支出,全部或大多数要由个人承担,这大大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

(7)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低汇率使得出口商品变得更便宜,同时也压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这相当于让外国人买得更多,让本国居民买得更少。实质上,就是本国居民补贴本国的出口企业。

===================================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出口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1978-2008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8%;2001-2008年,更是达到了年均增长25%,每三年翻一倍。出口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

但是,这些增长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换来的?

……我们的政府、媒体、经济学家保持沉默,装作没有看见,甚至否认代价的存在。

好在未来的人们不会忘记这一切。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这个年代,他们首先会看到底层人民忍受的苦难,然后久久地沉思,以此换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值得。

另一方面,这样的增长模式再也走不下去了。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优势的出口经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中国商品要想继续畅销世界,不能再靠便宜的价格(因为已经不便宜了),而必须依靠更好的产品,依靠创新。但是,一个无法自由地思考、表达、集社的社会,真的会有创新吗?真的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吗?

[转]开源网站分析软件Piwik的数据库表结构

如今分析自己网站的各种数据是越来越重要了,下面介绍一下PWIKI 这个开源滴网站分析软件Piwik的数据库表结构。。来自标点符

Piwik是一套基于Php+MySQL技术构建,能够与Google Analytics相媲美的开源网站访问统计系统,前身是phpMyVisites。Piwik可以给你详细的统计信息,比如网页浏览人数, 访问最多的页面, 搜索引擎关键词等等,并且采用了大量的AJAX/Flash技术,使得在操作上更加便易。此外,它还采用了插件扩展及开放API架构,可以让开发人员根据自已的实际需求创建更多的功能。

Piwik的数据库结构图

Piwik的数据库结构按照简洁、效率和模块化进行设计。其数据库包含以下部分

  • Statistics logger(统计记录)
  • Users & Permissions(用户和权限)
  • Site(网站)
  • Archived data(存档数据)
  • Debug / Info log(调试/信息记录)
  • SQL query profiling(SQL查询分析)

Statistics logger

统计记录部分包含统计到的用户访问日志,这些数据一些来自于Javascript的标记,一些包逊于Cookie,一些有PHP获取。每个单独的访问者在Cookie中标记了一个唯一的visitor_idcookie。在数据库表log_visit中记录了用户的每一次“visit”。例如一个访问者在一天内访问网站两次(中间相隔30分钟),log_visit中就会有两条该用户的记录。

在一次访问中,一个访问者至少会浏览一个页面,我们称每浏览一个页面为一个“action”,每个action都会被定义一个名称(”homepage”, “/blog/hello-world”)和类型(一个定义行为种类的整数)。所有的单独“action”都被储存在表log_action

每个用户新的action都被记录到表log_link_visit_action中,其中包含了idactionidvisit。同时这个表还包含idaction_reftime_spent_ref_action 字段,用来记录用户的上一次action。当我们请求第二个页面,程序将从cookie中读取上一个页面的idaction ,并作为action_ref保存,并记录中间的时间time_spent_ref_action.使用这个技术是因为我们不需要去更新上一条记录的时间:我们只需要记录当前上层页面的信息。

Users & Permissions

一个用户被定义为loginpasswordemail 和一个用于请求API的token_auth。对于一个网站一个用户会有不同的access级别(浏览、管理、没有权限或是超级管理员。

Site

一个网站被定义为idsite和 main_urlmain_url 是用来指向 site_url,所以它可以有很多的url

Archived data

存档在piwik中是一段时间的数据聚合。它是由日志处理后得到的有具体含义的数据。

archive_* 表中的每行数据包含一个网站给定的日期/时间段的数据。例如,提条记录idsite = 3的这个网站在2008年2月7日的这周访问网站用户的国家列表。

Piwik的存档中总共有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的表:float和blob

  • archive_numeric_* 表是用来储存数值的。改字段值value使用的是FLOAT类型,即他可以保存整型和浮点数。比如储存给定时间点网站的访问者数。
  • archive_blob_* 表用来储存出数字以外的其他任何数据。BLOB是二进制数据类型,可以用来任何数据,比如字符串、字符串转化的序列数组、序列化的对象等。例如用来储存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所有的关键词。

事实上两个表都有相同的结构,除了value 字段的类型不同。他们同时包含以下字段:

  • idarchive 用来定义单独的存档。对于一个特殊的网站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内(特定的日期)会是相同的idarchive. 换句话说如果(idsite,period,date1,date2)相同,则idarchive 相同且为主键。
  • name 是用来记录值value 的描述。例如你想储存不同关键词的数量,比较恰当的name 可以是’Referers_distinctKeywords’
  • idsite 是记录所属的网站
  • date1 和 date2 使记录的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如果记录的是一天的数据则date1date2.
  • period 用来定义周期的类型有: day / week / month / year.
  • ts_archived 是存档创建的时间戳。这个对确认存档是否还是有效很很大的帮助。比如今天的存档将会有效1小时或1分钟,这个取决于cache lifetime value的值。
  • value 包含name描述的数据

存档表里的每条记录都是由存档处理类进行自动处理的,其中存档处理有多个类:记录管理的是Piwik_ArchiveProcessing_Record_Manager,数值记录的Piwik_ArchiveProcessing_Record_Numeric,
blob记录的是Piwik_ArchiveProcessing_Record_Blob和字符串blob记录的Piwik_ArchiveProcessing_Record_Blob_Array。

存档的逻辑可以在Piwik_ArchiveProcessing类中找到,按日存档可以从Piwik_ArchiveProcessing_Day类中找到,按时间点的存档可以从Piwik_ArchiveProcessing_Period类中找到。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实时处理的存档都是通过插件来执行特殊的事件。

加载存档(或加载处理中的存档)是使用Piwik_Archive类完成的。

从性能上考虑,表按月划分。这就意味着每个月新标就会创建,所以数据会被有规律的划分。如果值使用一张表来储存所有数据,它将变的非常的巨大且查询起来非常的缓慢。数据表划分由Piwik_TablePartitioning类进行处理,按月划分的由Piwik_TablePartitioning_Monthly类完成。

我们使用不同的表结构(FLOAT 和 BLOB),因为它可以非常快速的查询整型/浮点数值。SQL查询会因为数据表非常的轻量(light)而非常的快(并且archive_numeric_* 的每行有固定的长度)。比如我们可以快速的查询最近30天的访客数。

Debug / Info log

logger_errorlogger_messagelogger_api_call 和 logger_exception 是用来记录各种各样信息的。

  • logger_error 是用来记录错误信息。message 中包含line, php file errfilebacktrace。等。
  • logger_message 是用来记录所有的调试和系统信息的。
  • logger_api_call 是用来记录所有的API请求的。他会记录所有的请求参数(parameter_values)和返回的值(returned_value)、执行时间(execution_time)和请求地址的IP地址(caller_ip)等。这个信息又来使API请求更加的具体,当返回的值(returned_value)不正确的时候用于调试,监测API接口 的使用情况等。
  • logger_exception 是用来记录所有的异常的。

而整体的逻辑控制是由Piwik_Log来完成的。

SQL query profiling

表log_profiling是用来储存SQL查询的概要信息的。

其他

注意:所有的时间戳都是由PHP生成的,而不是使用Mysql自带的NOW(), CURRENT_DATE()等函数。这是用来确保系统使用不同时间的服务器上的MySQL正常的运行。程序不是基于MySQL服务器的时间的。

未来的改进与优化

整个系统目前还存在很多性能改进的空间。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 按日期划分log_* 表(和archive_* 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
  • 审核大数据量下存档数据的SQL查询。
  • 审核所有的索引策略。
  • 为了避免大量的jions连接(log_visitlog_link_visit_action),我们可以通过复制(idsitevisit_server_date)字段使数据表非规范化。

如需了解更多的Piwik的原理和逻辑,请持续关注标点符

参考文章:http://piwik.org/docs/plugins/database-schema/

FROM http://www.biaodianfu.com/piwik-database-sche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