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用户需求和功能描述

做产品久了常常会犯这种错误,就是会将用户需求和功能描述混淆起来使用,或者是跳过用户需求直接描述功能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功能描述呢?对比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用户需求
希望可以有更丰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想能更方便的进行购买商品;
……
功能描述
开放用户可以上传图片的方式来进行评论;
我们开发一键购买功能给用户,方便用户更快的下单
……

类似的描述可以找出很多,我们经常收到的是无论是来自用户、上级或者其他渠道的需求和意见时,往往都是功能描述需求。原因就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所以我们接收到的不同的「用户需求」实际上可能是同一个,反之亦然。这也是PM和普通用户在思维方式上的最大区别:

用户:
遇到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1
比如这种:每次下单跳来跳去好麻烦,跪求个一键购买,

PM:
遇到问题(或收到用户建议)–> 分析用户需求、场景等 –>产生解决方案1,2,3 –>选择最优解

PM多了了解背景和筛选最优方案这两个过程,比如我们应该了解反馈的用户是集中在手机端还是web端?是不是我们的支付路径太长?是否可优化?是否有其他购买方式?反馈的用户有些什么特征呢?等等,即便最后也是通过一键购买解决,但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选择的是当前的最优解。

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两点:
1、用户不一定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需求,或者是用户需求不等于用户的问题。
2、用户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PM就是发现背后的用户需求然后很优雅的解决它。

这就是经常听到PM要去了解用户需求和场景重要性的原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向团队描述需求时,一定要先描述用户的需求和场景,然后在描述解决方案,避免跳过这步直接描述功能需求。否则结果大家都懂得。

用户体验的价值图示[分享]

来源:http://bicespring.blogbus.com/logs/3447638.html

一位大虾写出的人们上网都在干什么?对于IT从业者应该是必须要了解的东西了。。就相当于你是一个商人,你就要明白,你的客户需要些什么。或者平时都做些什么,你就可以在这些信息之中挖掘出他们的需求,以便于更好的设计出他们喜欢的产品,或者说。。你也可以依据这些来开发出新的产品需求。。。总之。。信息之本。。

前两天把那幅图翻译了一下交给白鸦,感觉还是不太完美,一直想再改下,后来看到的一些图都美化得相当不错,不过翻译上还是有些小问题,这里就此做一些补充,希望能够和大家探讨,并在某些地方达成共识。

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纯粹按英文字面意思去翻译,可能就会脱离它的本意或者中文表达得很拗口,因此我们要结合上下文和中文的句法习惯来翻译,便于别人理解,另一方面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改变单词在图中的位置。

浅显的、大家都理解的地方就不说了,主要说下几个可能会有争议的地方:

https://www.youc.net/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0/01/125310Pzc.jpg

1,include meeting 如果你直译的话就是“包含会议”,这在上下文是讲不通的,meeting这里不是名词而是动名词,做状语表示“符合”、“满足”或“达到”,在图中,它的箭头是由“Expectations(期望)”指向“Goals(目标)”,而前面有箭头从“User”指向“Expectations”, 因此完整地翻译就是:用户有确定的期望,而这些期望又包含了那些能够满足用户的目标。换句话说,用户目标是他期望的一部分;

2,Expectations frame his or her User Experience. 这个句子很多人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了“期望框架/制订(定)了他或她的用户体验”,从中文句子结构来看,这很难叫人理解:“期望”是个抽象名词,它怎么去“框架”或“制订(定)”某人的“用户体验”?完全不符和汉语的主谓宾构句原则;此外,从概念上看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用户的体验是能够被他的期望“框架/制定”出来的吗?那么是不是作者弄错了?显然更不是。出现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用户体验”,什么是“期望”(这个问题以后我会写篇文章说明),另一个方面是我们没有根据图中的上下文揣摩它的含义。Frame这里作动词更确却的表达是“制订(定)”“设计”而不是“框架”,此处引申为“使…符合”,因此我把它翻译为“使他或她的用户体验符合(他或她的)期望”,如果我们非得把“期望”放在前面,则可翻译为“为(用户的)期望制订(定)/设计适合他或她的用户体验”

3,When met,ensure a 这个地方也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在这里省略了主语,实际上就是指上面所讲的Expectations和User Experience;“When met,ensure a”——met在这里不仅是“相遇、接触、汇集”,而且有可能会产生“冲突”,所以作者才会把体验分为“Positive Experience(积极、正面的体验)”和“Negative Experience(消极的、负面的体验)”,因此,这里我把它翻译为“当两者(期望和用户体验)相汇时,要确保一种(积极的体验)”,反过来说就是,当两者相汇时,要避免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导致用户产生消极的体验;

4,Prior Experience(with you or a competitor)“先前的体验”这里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你现在的产品之前,在你或某个竞争者那里获得的体验,这些体验构成了他期望的一部分;

5,Perceived Credibility 直译的话是“可以被感觉到的可靠性和确实性”,简单说就是“信誉”(之前我把它翻译为“荣誉感”,也是错了);

6,Profit-ability 是“获取利润的能力”或者说“盈利能力”;

7,Intent to Return 直译是“打算返回”,在这里的意思是“回访意愿(图)”,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就是用户的体验(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会影响到用户是否愿意再次光顾你的网站,从企业的角度说,就是网站等产品是否能够“黏住”用户,因此也叫“黏度”;

8,Positively Influence和Negative Influence直译就是“积极/正面影响”和“消极/负面影响”,但根据上下文,更通俗也更好的译法是“有利于”和“不利于”。

把翻译后的图再整理了一下(如下图),需要的可以单击这里下载

https://www.youc.net/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0/01/125310wcx.jpg

注意:英文原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