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发表Search BOSS – 搜寻引擎也要开放API了吗!?

 正好最近忙于一个关于FOCUSED CRAWLER的项目..关注下搜索引擎方面的信息~

Yahoo!昨天公佈了一项服务,称之为BOSS – Build Your Own Search
Service〈建立你自己的搜寻服务〉,简单说来就是开放Yahoo搜寻引擎的API,让大家可以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搜寻引擎。你觉得Yahoo的排名结
果不如你的意吗?根据Yahoo自己的说明,你可以照你自己的意重新排名、修改layout,而且没有搜寻次数的限制喔!

听起来这倒是项创举,看来继社交网站之后,连搜寻引擎大厂都要开始走向开放API的路子了。接触过搜寻引擎架构的人,或许可以了解,一个运作良好的
搜寻引擎实在不好写,中间牵涉的演算法很多,一个人几乎是很难独力做完,Yahoo的这项服务,倒是省了很多想自制搜寻引擎程式设计师的时间。

图片来源:TechCrunch

至于Yahoo自己对这个服务的期许在哪呢?根据BusinessWeek的报导,Yahoo
的目的是想要「解构搜寻市场」 – 也就是说呢,未来可以有许许多多的程式设计师,藉着Yahoo的Search
BOSS,制造出各式各样的客制化搜寻引擎。虽不见得能撼动Google大神的地位,但是可以想见未来许多新兴的网站,可能会直接套用Yahoo的搜寻结
果来架站,目前Yahoo已经跟一些影音服务网站在谈合作了…听起来,似乎有种想从分众市场回头蚕食Google的味道,而且野心不小呢。

如果Yahoo的野望成功了,他们要怎么从中获利呢?TechCrunch
提到,Yahoo!要求每个使用BOSS服务的「Partner」,都要在自制的搜寻引擎结果旁边〈或者里面〉放上Yahoo的广告。唔,虽然目前
Yahoo说他们还不会强力执行这个政策,但是这是一块新的市场,而Yahoo这招卡位倒是卡的不错。不得不说,Yahoo想得还真远…

 

FROM  http://mmdays.com/2008/07/11/searchboss/

Microsoft,Google及Yahoo! 2007年收购比较

LibraryHouse blog有一个非常好的针对最近(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Microsoft、Google和Yahoo!收购的总结,按类别用颜色作了标示.
这个统计真应该把2007年下半年也算进去,因为收购的脚步正在加快.在我最近在德国、中国和日本的一些关于Web 2.0的讲话和会面中我发现我在提醒企业家们Web 2.0正处于一个整顿强化的阶段,但这些地方很少有公司真正努力甚至想一想如何去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以被收购作为善终.(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拒绝被收购而显得引人注目和与众不同.)

这个统计真应该把2007年下半年也算进去,因为收购的脚步正在加快.在我最近在德国、中国和日本的一些关于Web 2.0的讲话和会面中我发现我在提醒企业家们Web 2.0正处于一个整顿强化的阶段,但这些地方很少有公司真正努力甚至想一想如何去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以被收购作为善终.(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拒绝被收购而显得引人注目和与众不同.)

这个统计真应该把2007年下半年也算进去,因为收购的脚步正在加快。在我最近在德国、中国和日本的一些关于Web 2.0的讲话和会面中我发现我在提醒企业家们Web 2.0正处于一个整顿强化的阶段,但这些地方很少有公司真正努力甚至想一想如何去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以被收购作为善终。(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拒绝被收购而显得引人注目和与众不同。)

这种总结非常不错,但可以更全面一些,包括收购范畴,不考虑收购方,按收购规模和耗费的时间排一下。例如,地图映射,这一领域我们很早就认为它是正在出现的Internet操作系统的关键组件,甚至为此贡献了一个会议(Where 2.0) ——我们已经看到了Google收购Keyhole、AtLast和Sketchup,Microsoft收购Vexcel和GeoTango,Yahoo收购WhereOnEarth,以及Nokia收购Navteq,Teleatlas被TomTom或Garmin收购。

认识到产业总是在周期中发展的很重要。我们有一些新的突破口和洞察力,它能引导我们找到市场中新的机遇的来临。随着最开始出现了一些公司,他们逐渐地成长使一些新创业的公司生活在它们的阴影里。然后第一个收购阶段来临了,但是想要在巨人的阴影中发展壮大最终会是失败的。整个产业会变得停滞不前,直到随着新的革新在一些领域或相对更远一些的领域出现一切又重新开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通过IBM PC。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是个人计算的温床,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早期微软就能告诉风险投资家向哪里投资是安全的了。

我认为我们还有几年的光景停留在当前的周期中,但是有必要指出情形正在变化,而且正按着历史上的并购扩张模式发展。


这种总结非常不错,但可以更全面一些,包括收购范畴,不考虑收购方,按收购规模和耗费的时间排一下.例如,地图映射,这一领域我们很早就认为它是正在出现的Internet操作系统的关键组件,甚至为此贡献了一个会议(Where 2.0) ——我们已经看到了Google收购Keyhole、AtLast和Sketchup,Microsoft收购Vexcel和GeoTango, Yahoo收购WhereOnEarth,以及Nokia收购Navteq,Teleatlas被TomTom或Garmin收购.

认识到产业总是在周期中发展的很重要.我们有一些新的突破口和洞察力,它能引导我们找到市场中新的机遇的来临.随着最开始出现了一些公司,他们逐渐地成长使一些新创业的公司生活在它们的阴影里.然后第一个收购阶段来临了,但是想要在巨人的阴影中发展壮大最终会是失败的.整个产业会变得停滞不前,直到随着新的革新在一些领域或相对更远一些的领域出现一切又重新开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通过IBM PC.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是个人计算的温床,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早期微软就能告诉风险投资家向哪里投资是安全的了.

我认为我们还有几年的光景停留在当前的周期中,但是有必要指出情形正在变化,而且正按着历史上的并购扩张模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13456/3357